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高血压

高血压

  别名:高血压病

概述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约占高血压病的95%。

病因

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可分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在比例上,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1)饮食
  (2)精神应激
  3.其他因素
  (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2)避孕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症状

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起病及进展均缓慢,病程很长,逐渐导致靶器官损害。少数进展急、而危重,仅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1%~5%。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慢,病程长。病人的主观症状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不一致,约半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
  1.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和头胀是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
  2.心脏表现:在心功能代偿期,除有时感心悸外,其他心脏方面的症状可不明显。
  3.肾脏表现:肾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血压高度及病程密切相关。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病程的进展可先出现蛋白尿,血尿,多为显微镜血尿,少见有透明和颗粒管型。

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血压急剧上升而产生危急症状。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
  2.高血压脑病: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4.心力衰竭
  5.慢性肾衰竭
  6.主动脉夹层

诊断

1.高血压诊断目的
  (1)明确血压水平;
  (2)明确继发高血压的病因;
  (3)明确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疾病或临床情况评估总心血管危险。
  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反复测量血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主要有诊所血压测量、动态血压测量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通常以诊所血压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参考依据。
  2003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ESH-ESC)高血压指南鼓励采用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为医师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2)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家庭自测血压
  ①测量导致病人焦虑;
  ②导致病人改变治疗方案。要注意3种血压测量方法有不同的正常值。
  3.诊断标准
  (2)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正式颁布。
  正常值:<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40/90mmHg。

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2.降压药物作用特点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噻嗪类使用最多,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和氯噻酮。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应。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持续时间各种β阻滞剂有差异。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短期治疗一般能降低血压10%~15%,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关系,疗效的个体差异性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治疗禁忌证。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相对于其他种类降压药物,钙拮抗剂还具有以下优势:在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人不影响降压疗效;非甾体类抗炎症药物不干扰降压作用;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化学结构分为巯基、羧基和磷酸基三类。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和奥美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时才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能达到24小时以上。
  3.降压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阻滞剂、CCB、ACEI和ARB,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现在认为,2级高血压(≥160/100)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处方联合或者固定剂量联合,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期内达到目标值,也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在每个患者确立有效治疗方案并获得血压控制后,仍应继续治疗,不要随意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停服降压药后多数患者在半年内又回复到原来的高血压水平,这是治疗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在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可以根据需要逐渐减少降压药品种与剂量。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医师与患者之间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沟通;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制定治疗计划;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

预防

高血压病的预防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和整个人群。措施有:减轻体重、改进膳食结构、限制饮酒、增加体育活动。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发生高血压病的患者。措施为:包括一级预防的内容,并强调控制和戒烟,同时加入采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药物治疗。本级预防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高血压重病的抢救,预防其并发症产生和死亡。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
相关科室
相关疾病
相关药物
高血压
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