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用药品 > 布美他尼

布美他尼

  别名:百畅

适应症

临床主要作为呋塞米的代用品,对某些呋塞米无效的病例可能有效。
   1.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药仍可能有效。也可与其他药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用于高血压。在使用利尿药治疗高血压时,本药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是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药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血流灌注不足,如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本药,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用于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用于稀释性低钠血症,尤其是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用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7.用于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不良反应

本药不良反应基本同呋塞米,但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为低,对糖代谢的影响也可能小于呋塞米。
   1.常见直立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
   2.少见的不良反应有:(1)过敏反应,如皮疹,甚至心脏停搏。(2)头晕、头痛,大剂量时可出现胸痛。(3)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及肝功能损害。(4)肌肉强直、指(趾)感觉异常。(5)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6)高血糖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及高尿酸血症。过度脱水可使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暂时性升高。(7)耳鸣及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大于4~15mg)。多为暂时性,少数患者为不可逆性,尤其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时。(8)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可引起肾结石。
   3.偶见未婚男性遗精和阴茎勃起困难。
   4.此外,尚有引起特发性水肿加重的报道。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对本药亦可能过敏。
   2.慎用:(1)糖尿病患者。(2)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3)严重肾功能不全者。(4)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5)急性心肌梗死者(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6)胰腺炎或有胰腺炎病史者。(7)低钾血症或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室性心律失常者)。(8)前列腺增生者。(9)听功能损害者。(10)血小板减少者。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应慎用。本药有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药物在新生儿的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增加。
   5.药物对妊娠的影响:(1)本药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2)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动物实验表明,本药可致胎仔肾盂积水,延缓胎儿生长和骨化,使流产和胎仔死亡率升高。孕妇(尤其是妊娠早期)应尽量避免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6.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妇女应慎用。
   7.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本药可增加尿磷的排泄量,干扰尿磷的测定。
   8.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随访检查:(1)血电解质,尤其是合用洋地黄类药物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不全者。(2)血压。(3)肾功能。(4)肝功能。(5)血糖。(6)血尿酸。(7)酸碱平衡情况。(8)听力。

用法与用量

本用法与用量信息仅供参考,如您的用药剂量不同,请您不要未经医生允许擅自更改剂量。请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成人
   1.口服给药治疗水肿性疾病或高血压:起始剂量为0.5~2mg,必要时每4~5小时重复1次;也可间隔用药,即每隔1~2日用药1日。一日最大剂量可达10~20mg。
   2.静脉注射
   (1)治疗水肿性疾病或高血压:起始剂量为0.5~1mg,必要时每2~3小时重复1次。一日最大剂量为10mg。
   (2)治疗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一次0.5~1mg,必要时30分钟后再给药1次。
   3.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将本药2~5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
   4.肌内注射同静脉注射。
  
  儿童
   1.口服给药一次0.01~0.02mg/kg,必要时每4~6小时给药1次。
   2.静脉注射一次0.01~0.02mg/kg,必要时每4~6小时给药1次。
   3.肌内注射同静脉注射。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6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