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

  别名:生殖器疣

概述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venereal warts),肛门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和生殖器疣(genitalwarts)。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增生性(亚临床感染除外)损害。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是生殖器疱疹的3倍,大多数患者是18~35岁的年轻人。本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垂直传染和通过间接物体传染。
  
  

病因

人体是HPV惟一的自然宿主,HPV只能在人体存活的组织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无法在体外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中生长,也不能在实验动物中接种生长。HPV除引起疣状增生外,还具有致癌性,有许多证据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HPV的致癌性与型别有关。

症状


   尖锐湿疣潜伏期为1~8个月,平均为3个月,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占80%以上。
   1.典型的尖锐湿疣:生殖器和肛周部位是尖锐湿疣的最好发部位,女性阴道炎和男性包皮过长者是尖锐湿疣发生和增长的辅助因素,男性多见于包皮、系带、冠状沟、龟头、尿道口、阴茎体、肛周和阴囊,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后联合、前庭、阴蒂、官颈和肛周,阴部及肛周以外的部位偶可发生,见于腋窝、脐窝、口腔、乳房和趾间等。
   病损开始时为小而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粗糙,通常无特殊感觉,以后进一步增生成疣状突起并向外周蔓延。根据疣体形态可形象地分成丘疹型、乳头型、菜花型、鸡冠状、蕈样型。疣体表面常潮湿,呈白色、红色或污灰色。偶有异物感、痒感或性交疼痛,可以破溃、渗出、出血或感染。
   妊娠期妇女疣体发展比较迅速,治疗后容易复发,可能与激素代谢的改变有关。
   有一种较少见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又称Buschke-Lo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这种疣生长过度,成巨大型,与HPV6、HPV11型有关,临床颇似鳞状细胞癌,故也称癌样尖锐湿疣,但其组织学为良性病变,少数可恶变。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临床肉眼可见之尖锐湿疣仅为人类HPV感染冰山之一角,尚有很大部分患者处在HPV亚临床感染,可用辅助方法如醋酸白试验和组织病理检查证实。
   2.HPV亚临床感染: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感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目前认为肉眼可见尖锐湿疣仅是HPV感染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男女HPV感染部位表现为上皮增生灶,只有用醋酸白试验才能发现。亚临床感染是指:临床上肉眼不能辨认病变,用5%醋酸溶液涂抹或湿敷后出现发白的区域,可证实其存在和确定范围。配合放大镜或阴道镜检查,效果更为理想。但目前已有人提出醋酸白试验的应用价值是有限的。
   已证实HPV亚临床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已报道女性宫颈可见的尖锐湿疣并不多见,而多数是亚临床感染。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22%伴有阴囊的HPV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典型尖锐湿疣同时出现,目前认为尖锐湿疣的复发与亚临床感染的活动和扩展有关。
   3.潜伏感染:临床外观正常,醋酸白试验阴性,但采用实验室检查发现有HPV感染。根据检测方法和受检人群的不同,其阳性率高低相差很大,潜伏感染也是临床尖锐湿疣复发的原因之一。
   4.HPV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HPV感染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有报道外阴部位尖锐湿疣经过5~40年后会转化成鳞状细胞癌;有15%的阴茎癌、5%的女阴癌及一些肛门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发生的,特别是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发生恶变尤与HPV16型、HPV18型、HPV31型、HPV33型的感染有关。
   尖锐湿疣治疗后,临床可见疣体消失即为治愈,但各种疗法都会有复发的可能,再次治疗还会有效。尖锐湿疣是一种良性的增生性病变,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并发症


   1.尖锐湿疣可以并发恶性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之间有密切关联。有报道说明 5%~10% 的外阴、宫颈、肛周湿疣经过较长时期后可出现癌变和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还发现 15%阴茎癌,5% 女性外阴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的基础上发生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明 HPV 、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癌三者之间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
   2.本病常与其他STD 并发,约 1/3 尖锐湿疣患者同时患有淋病、梅毒、衣原体感染、滴虫感染等,应注意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通常无症状,但脆性损害可引起血尿,很大的疣体则会引起尿路梗阻。婴儿和青春期的男女儿童可发生肛周湿疣,女性儿童可有外阴湿疣。喉部尖锐湿疣大多数病例报告发生在婴儿,主要由HPV6和HPV11引起,病毒传染途径是经胎盘、围生期或生后感染还不清楚。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生殖道肛门HPV感染是亚临床的,组织细胞学方法也仅能检出不到一半,更多的是核酸水平的亚临床感染。
  
  

诊断


   1.可有不洁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
   2.本病潜伏期长短不等,一般为l~8个月,平均为3个月。
   3.好发手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如男性及女性的生殖器、会阴或肛门周围,偶见口腔、乳房等处;
   4.表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即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
   5.自觉症状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出血。女性可有白带增多。
   6.组织病理检查主要为假性上皮瘤样增生,颗粒层和棘细胞上部有明显空泡变性(凹空细胞);有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中等度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7。醋酸白试验:即用5%醋酸溶液外搽或湿敷患处,3~5分钟后,病灶局部变白且境界清楚者为阳性。
   8.细胞学检查:取阴道宫颈等组织涂片,做巴氏染色,可见到空泡化细胞及角化不良细胞。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5%足叶草毒素酊:是从足叶草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先用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涂于疣体周围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上,用小棉棒涂药液于疣体表面,每日2次,连续3日为1个疗程,观察4日,如有少数残存疣体可再用1个疗程。本品可能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2)25%足叶草脂酊:本品是足叶草的粗制品,涂于疣体上,4~6小时后用水洗去药液,3日后不愈,可再重复用药。本晶有一定毒副作用,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发热、感觉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昏迷甚至死亡。尚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本品不可交付患者自己使用,应由医务人员施治。
   (3)50%三氯醋酸溶液:涂于疣体上,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的皮肤和黏膜,重复用药需间隔1周。
   (4)5%咪喹莫特霜:通过诱导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局部炎症反应,达到抗病毒作用,每周外用3次,连续使用16周,每次用药6~10小时后洗去。该药特点是局部反应轻、疗效好、复发率低,可由患者自己使用。
   (5)5%酞丁胺搽剂:每日1~2次涂于患处,本品副作用小,但疗效较差。
   (6)5%氟脲嘧啶软膏:有抑制DNA和RNA合成及免疫刺激作用。每日外用1~2次,孕妇忌用。
   2.免疫疗法:本方法单独使用效果不太明显且费用较高,部分患者使用时会有副作用,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配合上述的方法治疗。
   (1)干扰素:含有多种蛋白质和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可用于肌内、皮下和损害基底部注射,每周3次,至少4周,一般用8~12周。目前,对干扰素的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和临床效果等尚无确切评价。
   (2)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和维持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和增强NK细胞的活力,诱导和增强杀伤性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每周3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3)聚肌胞:为干扰素的诱生剂,每日肌内注射1次,每次2 mL,连续10日,停药1~2个月可重复使用。

预防

预防性病患者处理的目的是向患者提供治疗,获得治愈,降低感染性,减少或者预防今后的危险行为,以及尽力确保性伴也获得诊疗。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应动员其性伴来就诊检查,听任患者自我检查或让其对性伴检查是不可能对尖锐湿疣做出正确诊断的。唤其性伴亲自来诊不但能确定尖锐湿疣及其他性病是否存在,还可借机对其进行咨询及告知作为尖锐湿疣性伴应注意的事项。
   感染者的性伴大多数可能已有HPV亚临床感染,对亚临床感染尚无实用的筛查方法。对可能未感染的性伴(如新性伴),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染性。然而,传染性持续时间有多长还不清楚。HPV亚临床感染者与外生性疣患者相比,传染性是否相似也不清楚。还应该告诉尖锐湿疣患者的女性性伴应该做宫颈癌的细胞学筛查。尽管肉眼可见之疣体易于治疗,但HPV感染尚不能与此同时彻底清除。故应告知患者和性伴,患者尽管疣体消失,但仍有传染性,使用避孕套可能降低传染性,但不能完全避免传染给未受感染的性伴。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