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外阴肿瘤

外阴肿瘤

  别名:外阴癌

概述

外阴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多发于绝经妇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来自外阴皮肤的癌(鳞状细胞瘟、基底细胞癌,汗腺癌、派杰病)。特殊腺癌(前庭大腺癌、尿道旁腺癌)、黑色素瘤、肉瘤等,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占外阴恶性肿瘤80%以上,恶性程度以黑色素瘤、肉瘤较高,腺癌和鳞癌次之,基底细胞癌恶性程度最低。

病因

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弄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性传播疾病(STD):如尖锐湿疣,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淋病,梅毒螺旋体,滴虫感染,与外阴表皮内瘤样病变并存率可达62%。
   2.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SV-Ⅱ及HPV可引起下生殖道多处感染,HPV在外阴表皮内瘤变组织中检出率可达60%~85%,HPV16、18型感染导致外阴癌前病变。易进展为浸润癌。
   3.外阴慢性疾病:外阴营养不良为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可有5%~10%伴有细胞不典型增生,约2%可发展成癌。
   4.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部分未经治疗的VIN可能进展为鳞状细胞浸润癌,由VIN进展到浸润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潜伏期可能为10~20年。
   5.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状态易发病;如在肾移植,红斑狼疮,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妇女发病率明显上升。
   6.其他:研究显示:发病率与吸烟有一定关系。在外阴VIN中,吸烟者较不吸者发病率高(63%与27%),发病年龄较轻(39~51岁)。

症状

1.症状:主要表现约60%为外阴瘙痒,外阴色素减退,但也有20%~45%无任何症状。
   2.体征:外阴部肿块或溃疡,外阴病变部位呈白色斑块,约占65%外阴久冶不愈溃疡,进展期患者可出现腹股肿块。

诊断

1.病史:有外阴营养不良史或免疫性缺陷及性传播疾病史。
   2.症状:主要表现约60%为外阴瘙痒,外阴色素减退,但也有20%~45%无任何症状。
   3.体征:外阴部肿块或溃疡,外阴病变部位呈白色斑块,约占65%外阴久冶不愈溃疡,进展期患者可出现腹股肿块。

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20世纪90年代化疗开始应用于浸润性外阴癌,效果尚不明确,主要用于:
   1.不能手术的晚期和复发病例;
   2.肿瘤较大,分化差,估计有亚临床播散的病例。
   3.淋巴结包膜外浸润。同前常用的化疗药有MMC、5-FU、DDP,后两种药物对放疗有增敏作用。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