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症状 > 昏迷

昏迷

概述

昏迷是由于脑功能受到极度抑制而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无反应或出现异常反射活动的病理状态。昏迷与嗜睡和昏睡不同。
  

病因

发病原因
  1昏迷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及脑疝等。
  2昏迷伴有脑膜刺激征:
  各种细菌、病毒、霉素引起的脑膜炎、全身感染引起的虚性脑膜炎、脑出血、脑外伤等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高颅压等。
  3全身疾病导致的昏迷:
  见于严重感染及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
  (1)感染性疾病:①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脑膜脑炎、肠道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脑炎型流行性感冒等;②立克次感染;③寄生虫感染:如脑型疟疾、急性血型血吸虫病、弥慢性脑囊虫病等;④感染中毒性脑病:如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⑤螺旋体感染。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发性低血糖、肾性肾功能衰竭、肝性昏迷、肺性脑病、心脑综合征、胰腺病脑病、甲状腺危象、垂体性昏迷、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妊娠中毒症、严重输血反应及输液反应等。
  (3)电解质紊乱:如低氯血性碱中毒、高氯血性碱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
  (4)其他:白血病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窒息、循环骤停等。
  4急性中毒导致的昏迷:
  (1)气体类中毒:一氧化碳、硫化氢、苯、苯胺、丁二烯、二氧化碳等中毒。
  (2)农药类中毒:急性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汞、氯化苦、磷化锌、硫酸亚铊等中毒。
  (3)药物类中毒:巴比妥类、安定、异烟肼、氯丙嗪、苯妥英钠、吗啡类、颠茄类、酒精等中毒。
  (4)植物类中毒:苦杏仁、棉籽、毒蘑菇、钩吻、苍耳子、白果等中毒。
  (5)动物类中毒:毒蛇咬伤、蜂蛰伤等中毒。
  (6)物理因素导致的昏迷:急性中暑、溺水、触电、高山性昏迷、放射性脑病等。
  发病机理:
  意识是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进行认识及作出适宜反应的基础,包含意识醒觉水平及意识活动。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是各种感觉传人通路的总称。人体通过各种器官接受躯体感觉冲动,经各传导束终止于丘脑特异性核团,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区,引起大脑皮层的激醒。上述感觉冲动途经脑干时发出侧支至脑干网状结构。后者弥散地作用于整个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处于醒觉状态,称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itysystemARAS)。丘脑下部则接受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及体液性刺激,激活大脑边缘系统,称为丘脑下部激活系统。它与ARAS在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大脑皮层受到这两种激活系统的调节与维持,保持觉醒状态。大脑皮层又通过皮层网状束的离皮层联系(corticdfugalconnection),向网状结构传递反馈神经冲动,以调节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这一反馈环路的神经冲动,循环不已,从而维持大脑皮层的持久清醒和意识活动。
  因此,凡ARAS、丘脑、丘脑下部激活系统或大脑皮层发生器质性或可逆性病变时,均可引起意识障碍。一般当损害或抑制脑于网状结构时引起醒觉障碍。双侧大脑半球的广泛损害或功能抑制(如代谢性脑病)可引起意识障碍或昏迷;一侧大脑半球的急性广泛病变,尤其是在优势侧半球,亦可发生意识障碍。颅内局灶病变一般不引起意识障碍,但病变发展迅速并伴有脑循环障碍、脑水肿、颅内高压等时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例如,小的局灶病变伴有广泛脑水肿(如脑转移癌),或脑脊液循环阻塞而引起颅内高压(如第四脑室肿瘤),均可产生意识障碍。病变侵犯间脑也可早期发生意识障碍,并且迅速进展。缓慢发展的大脑局灶病变一般无意识障碍,但如合并脑疝,病人可迅速陷入昏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