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脑脊髓炎

脑脊髓炎

  别名:流脑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分为9个血清群,其中A群在流行期间所占比例较高,B群主要见于非流行期间。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借飞沫经空气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症状

潜伏期1~7日,一般为2~3日。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左右。按病程发展过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三阶段。但三期不易区分,病情亦轻重不一。多数起病急,畏寒、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70%的患者皮肤黏膜有淤点、淤斑,少数呈斑丘疹样皮疹。可有颈强直,克氏(Kernig)征与布氏(Brudzinski)征阳性。部分病人有惊厥。婴儿可有前囟饱满或隆起。
   2.暴发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按病情特点可分为三型:
   (1) 败血症休克型:突发高热、寒战,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淤点、淤斑,淤斑中央皮肤坏死,且迅速扩大融合呈大片淤斑伴皮下坏死;并迅速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和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甚至昏迷。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仅细胞数轻度升高。血培养脑膜炎球菌多为阳性。如不早期及时治疗,常死于循环及呼吸衰竭。
   (2)脑膜脑炎型: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并有烦躁不安及谵妄,可迅速进入昏迷。并可出现频繁惊厥、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肌张力增高等脑水肿、颅压升高症状。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阳性。严重病人可发展为脑疝,出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及呼吸节律改变,并可出现呼吸骤停等。
   (3)混合型:兼有上述二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
   3.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偶见。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寒战、发热。发作时可出现淤点、淤斑、斑疹、膝、腕关节疼痛等。发热期血培养阳性,但常需多次检查才获阳性。病程可迁延数月。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发病,当地有本病流行,或1周内有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2.典型临床表现
   突起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伴神志改变,皮肤黏膜有淤点或淤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以多核细胞为主。生化检查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明显增高。但早期脑脊液改变可不明显,必要时4~8小时后复查。休克型脑脊液可澄清或仅有轻微改变。
   (3)细菌检查:淤点、淤斑或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血液、鼻咽拭子及脑脊液培养可获脑膜炎球菌。
   (4)免疫学试验: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协同凝集、反向被动血凝、间接免疫荧光以及ELISA等试验,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抗原及抗体。
   (5)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原特异性核酸,仅限于研究或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

治疗

一、普通型流脑
   1.烦躁不安或惊厥可给予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等镇静药。呕吐者肌内注射氯丙嗪或甲氧氯普胺
   2.抗菌治疗
   (1)首选青霉素G:成人320~400万U,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儿童20万U/(k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
   (2)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曲松:成人2~3g/d,儿童50~100mg/(kg·d),分1~2次静滴;头孢噻肟:成人3~4g/d,儿童100~200mg/(kg·d),分3~4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
   (3)氯霉素:成人2~3g/d,儿童50~70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或口服,疗程5~7天。
   (4)磺胺类药物:多用于普通型病人。常用磺胺嘧啶,成人:首次剂量为2g,以后1g,每6~8小时一次,口服儿童:首剂50mg/kg,以后100~150mg/(kg·d),分4~6次口服。应同时口服等量碳酸氢钠。治疗时应查尿及血常规,注意有无发生血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3.降颅压治疗:20%甘露醇每次1~2g/kg,根据病情,每4~8小时静脉滴注1次。
   二、暴发败血症休克型
   1.补充有效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2.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
   (1)山莨菪碱:成人20~40mg/次,儿童每次0.3~2mg/kg,静脉注射,每10~15分钟1次,至面色潮红,四肢温暖。
   (2)阿托品:成人1~2mg/次,儿童0.03~0.05mg/kg,5~10分钟内静脉滴注。每10~20分钟1次。
   (3)经上述处理,休克仍未纠正者,可选用:①多巴胺:10~2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75~100μg/min的滴速,最大剂量可用500μg/min;②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在解痉扩容基础上,可用间羟胺1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
   (4)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mg/d,儿童0.2~0.5mg/(kg·d),分1~2次静脉滴注,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成人200~300mg/d,儿童2~4mg/kg,1~2次/天。休克纠正后即可停药。一般治疗2~3日。
   (5)强心剂:休克伴心衰者,静脉滴注强心剂:毛花苷C(西地兰)或毒毛花苷K
   (6)肝素休克早期,试管法凝血时间缩短。(8分钟以内)的病人酌情用肝素,1mg/kg(1mg~125U),加入50~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必要时可将首次剂量加入10%葡萄糖20ml中静脉滴注。
   三、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1.降低颅压20%甘露醇1~2g/kg,根据情况每4~6或8小时一次,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每次40~60ml。
   2.肾上腺皮质激素
   3.洛贝林、尼可刹米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同时改善微循环,积极减轻脑水肿。
   4.高热和频繁惊厥者可用亚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肌注或静注。
   四、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
   以抗菌治疗为主。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