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用药品 > 磺胺嘧啶

磺胺嘧啶

  别名:大力克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色渐变暗,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适应症

1.用于预防、治疗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膜炎
   2.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轻症肺炎、中耳炎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3.用于治疗星形奴卡菌病。
   4.可作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富颈炎和尿道炎的次选药物。
   5.可作为治疗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新生儿包含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
   6.可作为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7.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

禁忌症


   1.对本药或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
   2.2个月以下的婴儿。
   3.孕妇。
   4.哺乳妇女。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


   1.药疹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症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2.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为多见,一般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偶有致假膜性肠炎的报道。
   3.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重型肝炎。
   4.本药引起的结晶尿、血尿较为多见,严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尿毒症;偶有患者发生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此外,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6.由于本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尤易发生。偶可发生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幻觉、欣快感或抑郁感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7.偶可发生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对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对本药也可能过敏。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者,对本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
   (2)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者。
   (3)血卟啉病患者。
   (4)失水患者。
   (5)艾滋病患者。
   (6)休克患者。
   (7)老年患者。
   3.由于本药可增加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在2个月以下婴儿中禁用。
   4.老年患者应用磺胺药发生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后决定。
   5.本药可透过胎盘屏障至胎儿体内,故孕妇宜避免应用。
   6.本药可自乳汁中分泌,可能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因此,哺乳妇女不宜应用本药。
   7.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1)长疗程用药者应作全血象检查。
   (2)长疗程或高剂量治疗时,应定期检查尿液。
   (3)用药中应进行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4)严重感染者应测定血药浓度,总磺胺血药浓度不应超过200μg/ml。

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

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

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法与用量

药物的剂量因人而异,请您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下面是常用剂量,如您的用药剂量不同,请您不要未经医生允许擅自更改剂量。


   成人
   1.口服给药:
   (1)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2g,以后一次1g,一日2次。
   (2)预防流行性脑膜炎:一次1g,一日2次,疗程2日。
   (3)治疗流行性脑膜炎:首次量为2g,维持量一次1g,一日4次。
   2.静脉给药:
   (1)一般感染:一次1~1.5g,一日3次。
   (2)治疗流行性脑膜炎:首次剂量为50mg/kg,维持量为一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儿童
   1.口服给药:
   (1)用于治疗2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的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50~60mg/kg,以后一次25~30mg/kg,一日2次。
   (2)预防流行性脑膜炎:一日500mg,分次服用,疗程2~3日。
   2.静脉给药:
   (1)一般感染:一日50~75mg/kg,分2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2)治疗流行性脑膜炎:一日10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6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