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腹膜炎

腹膜炎

  别名:急性腹膜炎

概述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系指无腹腔内局灶感染或脏器穿孔发生的急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有发热、不同程度腹痛和腹部压痛,常诱发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预后险恶。

病因

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广,以大肠杆菌居多,约为50%,其次是链球菌和克雷伯菌,三者总计占80%~85%。厌氧菌少见,可能与腹腔积液中氧含量高有关。

症状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与发病早晚、感染轻重有关。症状典型的患者略超过半数,1/3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症状患者约占10%。
   1.典型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急性起病,表现为畏寒发热和弥漫性腹痛、腹部压痛、轻中度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等,其中重者发病后数小时至一天内出现不易纠正的休克,或迅速进入肝性昏迷,并短期内死亡。
   2.不典型患者有的表现腹胀显著,腹水增长迅速,对利尿剂治疗无反应;有的肝功能进行性恶化,黄疸日益加深,这些患者腹痛、发热相对轻微。无症状患者多为轻度感染,原来体质和肝功能较好,仅有轻微腹泻、腹胀和低热,不作诊断性腹腔穿刺,极易漏诊。

并发症

重症病例、诊断或抗菌治疗延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常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预后极差。

诊断

诊断需依据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水细菌检查结果。

治疗

治疗原则: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250/μl或临床疑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立即作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至为关键,不可等待培养结果再用药。
   1.头孢噻肟: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首选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新型半合成青霉素:为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的有效率与头孢噻肟相似。
   3.第三代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肠道G-、G+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适用于临床状况较好、无并发症SBP患者。
   4.对并有厌氧菌混合感染者,应加用甲硝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具肾毒性,一般不用于首次经验性治疗。

预防

目前推荐的预防措施有二,一是抗生素的预防应用,二是利尿剂的应用。
   口服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清除肠道细菌,是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复发的措施之一。此外,在消化道出血伴腹腔积液低蛋白而须作胃镜检查者,于胃镜检查前后可短期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利尿可望减少腹腔积液量、提高腹腔积液中调理素的浓度,利尿效果好者,不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