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破伤风

破伤风

  别名:Tetanus

概述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局部或全身肌肉呈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重症者可因喉痉挛致窒息或全身衰竭而死亡。本菌为革兰阳性杆菌,其芽胞抵抗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年。各种创伤尤以深刺伤,接触泥土等受染,不洁人工流产或分娩也可受染。

病因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致病的直接原因。痉挛毒素为一种单链多肽,在质粒调控下由菌体产生。毒素通过自溶释放,互相粘着形成一含有100kDa重链和一50kDa轻链的异二聚体。重链的作用是与神经细胞受体结合,介导毒素进入细胞;轻链的作用是阻止神经介质释放。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是目前已知毒力最强的两种毒素,其氨基酸结构中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症状

潜伏期为3~14天,可短至1~2天或长达数月。潜伏期短者病情严重。接受过抗毒素预防者则潜伏期较长。
   1.痉挛期:起病大多较缓,多在48小时内出现典型症状。早期有全身不适,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可诉头痛、肢体疼痛、咀嚼不便等,继而肌张力逐渐增强,吸吮困难或咀嚼、吞咽困难,以后出现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身体其他部位可同时发生肌肉强直性痉挛。面肌痉挛时口角缩向外上方,上唇紧贴牙齿呈“苦笑”面容;颈、背部肌肉痉挛时头后仰,背后弯,呈角弓反张;腹肌痉挛呈板样强直,双手握拳,下肢伸直;咽肌及膈肌痉挛可导致患儿饮水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肛门及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导致尿潴留及便秘,痉挛后松弛则出现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呈阵发性发作,肌紧张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持续存在。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次数由每天几次小发作至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任何微小的刺激如光线、声音或触摸等均可导致痉挛再次突然、强烈地发作。
   除重型病例外,患儿神志清醒,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随着全身肌肉反复强直痉挛可引起体温升高明显。发热亦可因肺部继发感染所致。自主神经受累时患儿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血压、多汗和皮肤血管收缩。
   破伤风痉挛常在发病一周内逐渐加重,频繁抽搐造成窒息、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是破伤风死亡的主要原因。
   2.恢复期:多数病例经过1~4周的积极治疗后逐渐好转,痉挛发作逐渐减少、减轻至消失,牙关紧闭一般最后消失。
   新生儿破伤风多在出生后4~7天发病,俗称“七日风”。初为进行性喂养困难,哭闹不安;逐渐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阵发性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窒息乃至呼吸停止。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病,预后凶险,病死率较高。

并发症

破伤风严重、持续的强直性痉挛易使患儿产生多种并发症。气道分泌物吸入或阻塞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时,易造成气胸纵隔气肿;频繁抽搐可致口舌咬伤、口腔撕裂、肌肉血肿及椎体骨折;毒素损害脑组织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不稳、高热、脑神经麻痹等。严重病例可出现肺栓塞、肠胃扩张、麻痹性肠梗阻等。

诊断

1.病史:外伤史、特别是曾以柴灰或泥土敷伤口,或旧法接生史对本病诊断有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短1~2天,也可长达2年以上。
   (1)主要症状:有张口困难、牙关禁闭和角弓反张,自发或外界刺激引起面肌痉挛而出现特征性的苦笑,咽肌和胸肌痉挛导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喉头阻塞和发绀等。剧烈痉挛伴全身抽搐可致窒息和心衰。
   (2)自主神经失调症状:有心动过速、多汗和血压增高等。除重症外,病人神志始终清醒,体温正常或伴低热。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有增加,中性粒细胞增高。
   (2)约1/3病例从创口分泌物的厌氧培养标本中可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治疗

1.伤口处理:伤口未愈者需及时彻底清创,并宜在镇静剂、肌松剂、抗毒素和抗生素等应用后1小时进行。术后用3%过氧化氢或1: 4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伤口深者,可在伤口周围用1万~2万单位抗毒素后再清创。
   2.中和毒素:抗毒素应用虽有争论,但多数仍主张应用。皮试阴性后,成人一次静滴1万~10万单位抗毒素,新生儿或幼儿一次静滴1500~10000单位。TIG可替代抗毒素,一次3000单位,分3等份肌内注入3个不同部位。
   3.抗菌治疗:伤口未愈,青霉素或四环素可与抗毒素同时应用,以杀灭伤口内可能存在的破伤风杆菌繁殖体。青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静滴,好转后改口服。疗程1周~10天。
   4.有牙关禁闭、喉头痉挛者需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常用的镇静剂有氯丙嗪、水合氯醛、硫喷妥钠等。肌松剂有安定40~60mg,分4~6次肌注或静滴。吞咽困难者,给予静脉补液。
  
  

预防

1.卫生宣传教育:破伤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对易感人群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避免外伤发生。受伤之后应及时清水冲洗伤口,消毒处理。推广科学方法接生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2.主动免疫:婴儿出生后2~3个月需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首次接种,每隔4~6周进行第2、3次接种。1.5~2岁和7岁时各加强一次。凡接受过全程预防注射者,一旦受伤只需再注射类毒素,3~7日内即可产生强而有力抗毒素。母亲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可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通过母亲免疫接种至少2剂破伤风类毒素,旨在全球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活动。
   3.被动免疫在受伤后24小时内,对受伤儿童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作被动免疫。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