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用药品 > 氨苯砜

氨苯砜

  别名:二氨二苯砜

适应症

1.与其他抗麻风药联合用于治疗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
   2.可用于治疗脓疱性皮肤病、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皮肤病变、放线菌性足分枝菌病、聚会性痤疮、银屑病带状疱疹
   3.可与甲氧苄啶联合治疗卡肺孢子虫感染。
   4.可与乙胺嘧啶联合用于预防氯喹耐药性疟疾;亦可与乙胺嘧啶和氯喹三者联合用于预防间日疟。

不良反应

1.代谢/内分泌系统:有报道使用氨苯砜会引起高血糖、发热以及低蛋白血症。长期接受氨苯砜治疗的患者应监测其体内的二氨二苯砜。
   2.呼吸系统:有发生肺嗜酸细胞增多症的报道。
   3.泌尿生殖系统:有接受本药治疗后发生急性肾衰竭、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及男性不育症的报道。
   4.消化系统:有报道接受氨苯砜治疗的患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胰腺炎。
   5.血液:有报道可以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卟啉病。
   6.皮肤:有引起光毒性、斑丘疹和麻风反应的报道。局部使用本药5%凝胶最常见的反应是干燥、红斑和脱皮,但发生率与赋形剂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7.眼:有引起视物模糊的报道。
   8.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心动过速。
   9.神经系统:有引起周围性神经病变、眩晕、失眠、头痛、耳鸣的报道。
   10.精神:有引起精神病的报道。
   11.肝脏:本药有肝脏毒性,有报道在本药治疗早期即可发生中毒性肝炎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也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在发生氨苯砜综合症(即磺基综合症)的同时也可发生肝脏毒性。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对磺胺类、呋塞米类、噻嗪类、磺酰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者也可能对本药过敏。
   2.慎用:(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因在这类患者中易发生溶血反应)。(2)肝、肾功能减退者。(3)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患者。(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有精神病史者。(6)严重贫血者。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砜类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儿中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此外,12岁以下患儿使用本药5%凝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4.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孕妇慎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在乳汁中达有效浓度,对新生儿具预防作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
   6.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1)血常规:用药前和治疗第1个月中每周1次,此后每月1次,连续6个月,以后每半年1次。(2)G-6-PD测定。(3)肝功能(如尿胆红素测定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4)肾功能:肾功能减退者应定期测定肾功能,并据以调整剂量。(5)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4ml/min时,应测定血药浓度。

用法与用量

本用法与用量信息仅供参考,如您的用药剂量不同,请您不要未经医生允许擅自更改剂量。请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成人
   ·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1.抑制麻风: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麻风药合用。一日50~100mg(或按0.9~1.4mg/kg),顿服。一日最高量为200mg。
   2.疱疹样皮炎:开始剂量为一日50mg,如症状未完全抑制,日剂量可增加至300mg,日最高量为500mg,以后尽早减少至最低有效维持量。
   3.预防疟疾:本药100mg与乙胺嘧啶12.5mg联用,顿服,每7日服药1次。
   4.治疗红斑狼疮:一日100mg,连用3~6个月,遵循服药6日,停药1日的原则。
   5.痤疮:一日50mg,遵循服药6日,停药1日的原则。
   6.带状疱疹:一次25mg,一日3次,连服3~14日,遵循服药6日,停药1日的原则。
   7.银屑病或变应性血管炎:一日100~150mg,遵循服药6日,停药1日的原则。
   8.糜烂性扁平苔癣:一日50mg,连用3个月,遵循服药6日,停药1日的原则。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根据肾功能情况确定用量。肌酐清除率在4ml/min以下时需测定血药浓度,无尿患者应停用本药。
   ·其他疾病时剂量:
   G-6-PD缺乏患者用本药时需减量。
  
  儿童
   口服给药:
   1.抑制麻风:一日0.9~1.4mg/kg,顿服。
   2.疱疹样皮炎:开始时一日2mg/kg,顿服,如症状未完全控制,可逐渐增加剂量。症状得到控制后,应立即将剂量减至最小有效量。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3-11-05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