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别名:蜘蛛疮

概述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病因

带状疱疹与水痘为同一种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在无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匿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再次被激活,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偶尔,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运动神经根,引起肌无力或相应区域的皮肤发生麻痹。
   激发带状疱疹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VZV潜伏感染期间,抗病毒特异性抗体持续低水平,随着带状疱疹的出现,正常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在播散型带状疱疹患者,50%病人的血清中可找到抗原抗体复合物,提示组织损伤可能由免疫复合物所引起。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上升,而且容易发生播散型带状疱疹,并发系统受累,常见的如肺炎、肝炎或脑炎;据报道影响带状疱疹发病最常见的因素是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瘤;在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中,一年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在30%左右,约1/3发生播散;接受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也有增加VZV感染的危险性;HIV感染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而且容易发生播散型和慢性带状疱疹;此外,带状疱疹亦可因外伤、过劳、各种感染及应用砷、锑等重金属药物等而诱发。偶尔带状疱疹的皮疹呈簇状分布,可能与外源性感染VZV,激活潜伏感染的病毒有关,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外源性亚临床感染后,机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抗体封闭阻断了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功能,导致潜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
   妊娠期带状疱疹与胎儿宫内感染无关,新生儿带状疱疹都发生在妊娠期母体感染水痘者。

症状

1.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也有无前驱症状者。
   2.局部神经痛:是临床表现特征之一,可出现在发疹前1~4天,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到皮疹消退后2~3个月或更久。疼痛的程度可从轻度到重度,甚至剧烈难忍不等。
   3.损害:常为一个神经节段,好发于单侧胸部肋间神经或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其次为上肢臂丛神经及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
   4.皮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常澄清。个别可形成大疱或血性疱。水疱可融合也可坏死形成溃疡。皮疹一般单侧分布,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5.头面部带状疱疹可引起角膜结膜炎,也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6.在少数免疫功能明显低下的个体,可发生泛发性带状疱疹,一般表现为1个神经节段部位的皮肤有典型带状疱疹的皮损,同时全身皮肤有散在的水痘样皮疹,常伴有高热、肺炎、脑炎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7.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很少复发。

并发症

1 视力下降: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3 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
   4 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5 引发内耳功能障碍:发生在耳廓、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6 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
   2.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支配区域的皮肤。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躯体中线。
   6.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可留色素改变,发生坏死溃疡者可留瘢痕。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或面瘫等。

治疗

1.止痛:给予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赛庚啶亦可减轻其疼痛,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后遗神经痛有效,如阿米替林(amitiptylin)、氯米帕明(clomipramine)、多塞平(doxepin),与奋乃静(perphenazine)或氟奋乃静(fluphenazine)或硫利达嗪(thioridazine)合并使用,多在1~2周内解除疼痛,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持续3~6个月;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罗通定等也可试用。有人使用西咪替丁可加速疾病痊愈和缓解疼痛,维生素E400mg每天3次亦有取得制止后遗神经痛的报道。最近报道外用0.025%辣椒辣素(capsaicin)霜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2.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后早期迅速进行,由于VZV对阿昔洛韦的敏感性较HSV低,所以推荐用药剂量较大,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及阻止病毒播散。通常用阿昔洛韦10mg/kg或500mg/m2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5~10天,也有人主张静脉滴注48小时后改为口服,口服阿昔洛韦每次800 mg,每天5次,用7~10天,或口服伐昔洛韦1g或泛昔洛韦每次250~500 mg,每天3次,连续使用7天,均可控制皮损发展、减轻系统症状和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三叉神经眼支受侵犯时,要尽快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防止眼的损伤。耳带状疱疹出现Ramsay-Hunt综合征时,阿昔洛韦治疗时间要延长到14天。大剂量干扰素早期应用可作为高危病人活动性感染的辅助治疗。
   3.糖皮质激素:目前观点尚不一致,有报道若无明显禁忌证时,早期给予泼尼松龙40mg/d,3周内逐渐减量,合并使用阿昔洛韦,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不影响其特异免疫球蛋白IgG的形成;但亦有报道应用泼尼松龙治疗,仅能轻微加快愈合、减轻疼痛,但增加了泼尼松龙应用的副作用,如不合并应用抗病毒治疗,有严重播散性感染的危险。耳带状疱疹出现Ramsay-Hunt综合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肯定,可能与减轻炎症、水肿有关,治疗剂量是泼尼松龙60 mg/d,连续2周,第3周逐渐减量,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疗效更好。
   4.维生素及免疫疗法: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口服或注射。左旋多巴对老年和眼带状疱疹也有一定的疗效,带状疱疹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对水痘有效,但不能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和其后遗神经痛,故主张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5.局部治疗: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可外用2%甲紫溶液,或复方地榆氧化锌油(生地榆10.0,紫草5.0,冰片2.0,氧化锌油加到100.0)外涂。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莫匹罗星或夫西地酸软膏外擦。有坏疽性溃疡时,可用0.1%新霉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对眼带状疱疹可用0.1%~0.5%阿昔洛韦溶液滴眼,有人用0.1%磷酰乙酸(phosphonoacetic acid,PPA)霜外用,有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的效果。

预防

1 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2 在饮食方面禁忌吃油腻的食物,海鲜及蛋类,家禽也尽量不吃,吃些清淡的食物。
   3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4 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 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药物,理疗等缓解疼痛。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