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膀胱炎

膀胱炎

  别名:Cystitides

概述

膀胱炎常伴有尿道炎,统称之为下尿路感染。许多泌尿系统疾病可引起膀胱炎,而泌尿系统外的疾病(如生殖器官炎症、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系统损害等)也可增加膀胱感染率。

病因


   1.急性膀胱炎
   膀胱炎由多种因素引起:
   (1)膀胱内在因素,如膀胱内有结石、异物、肿瘤和留置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防御能力,有利于细菌的侵犯。
   (2)膀胱颈部以下的尿路梗阻,引起排尿障碍,失去了尿液冲洗作用,残余尿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
   (3)神经系统损害,如神经系统疾病或盆腔广泛手术(子宫或直肠切除术)后,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排尿困难而引起感染。
   膀胱感染的途径以上行感染最常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因女性尿道短,常被邻近阴道和肛门的内容物所污染,即粪便-会阴-尿路感染途径。尿道口解剖异常,如尿道口后缘有隆起的处女膜(称为处女膜伞)阻挡或尿道末端纤维环相对狭窄,这些梗阻因素可引起尿道膀胱反流;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过于靠近,位于处女膜环的前缘(称为尿道处女膜融合)易受污染。性交时摩擦损伤尿道,性交时尿道口受压内陷,尿道远段1/3处的细菌被挤入膀胱;也可能因性激素变化,引起阴道和尿道黏膜防御机制障碍而导致膀胱炎。另外阴道内使用杀精子剂会改变阴道内环境,致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成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男性前列腺精囊炎,女性尿道旁腺炎亦可引起膀胱炎。
   2.慢性膀胱炎
   常为上尿路慢性感染的继发病,同时也是某些下尿路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内结石、异物等的继发病。在女性,如有处女膜伞、尿道口处女膜融合、尿道旁腺积脓等也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症状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发生或缓慢发生,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样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排尿终末时明显。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单纯急性膀胱炎,无全身症状,无发热。
   2.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的病理变化与急性膀胱炎大致相似,但黏膜充血较轻,出血和渗出较少,化脓性变化较广泛,黏膜苍白变薄,有的呈颗粒状或束状,表面不平,有小结节和小梁形成。黏膜溃疡较浅,边缘不规则,基底呈肉芽肿状,可有假膜样渗出物覆盖,或有尿盐附着。少数病例因膀胱壁纤维化致膀胱容量缩小。

诊断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体征外,需做中段尿液检查,尿液中常有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将尿液涂片行革兰染色检查,初步明确细菌的性质,同时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以后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急性膀胱炎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可升高。急性膀胱炎时忌行膀胱镜检查。
   2.慢性膀胱炎
   对慢性膀胱炎的诊断,需详细进行全面的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以明确有无慢性肾脏感染。男性患者需除外阴茎头包皮炎、前列腺精囊炎,女性患者除排除尿道炎、尿道憩室、膀胱膨出外,还应作妇科检查,排除阴道炎、宫颈炎和尿道口处女膜伞或处女膜融合等情况。尿液混浊,尿液分析可发现有意义的菌尿症,尿培养一般为阳性,但脓尿少见。膀胱镜检查表现为膀胱黏膜失去其正常的浅橘黄色光泽,变成暗红色。较严重的水肿呈高低不平外观。更严重时黏膜僵硬,失去弹性。慢性膀胱炎症引起的溃疡底部较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溃疡周围有明显充血。

治疗

喹诺酮类抗菌药为广谱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菌均有效,耐药菌株低,是目前治疗单纯性膀胱炎的首选药物。单纯性膀胱炎国外提倡单次剂量或3日疗程,目前采用最多的治疗方案是3日短程疗法,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服药而产生耐药细菌和增加不良反应,但要加强预防复发的措施。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细菌耐药或有感染的诱因,要及时调整更换合适的抗菌药物,延长应用时间以期早日达到彻底治愈。
  

预防

1.急性膀胱炎
   注意个人卫生,使致病细菌不能潜伏在外阴部。由于性生活后引起女性膀胱炎,建议性交后和次日早晨用力排尿;若同时服磺胺药物lg或呋喃妥因100mg,也有预防作用。
   2.慢性膀胱炎
   基本预防措施同急性膀胱炎。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甚为重要。如能清除原发病灶,解除梗阻,并对症治疗,大多数病例能获得痊愈,但需要较长时间。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