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痒疹

痒疹

  别名:Prurigo

概述


   痒疹一词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其主要损害为风团样丘疹、结节和继发性皮疹,奇痒难忍,致病原因比较复杂。
  
  

病因


   病因尚无定沦。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有的病人伴有枯草热、荨麻疹及哮喘等过敏性疾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亦有人认为系虫咬或对药物及食物过敏所引起。营养不良及卫生条件较差易患本病,在营养及卫生状况改善后会自行痊愈。还有人认为遗传、内分泌异常、贫血、胃肠道功能失调、肠寄生虫病、肝脏疾病、感染性病灶、神经精神因素及恶性肿瘤等,都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症状


   1.成人急性单纯性痒疹(simple acute prurigo of adult):亦称暂时性或一过性痒疹(prurigo temporanea)。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前常有疲倦、头痛、失眠及胃肠功能失调等全身症状,随后会突然发生绿豆至豌豆大之圆形或顶部略扁平的丘疹,初为淡白色,以后变为暗红色或红褐色,散在分布,亦可呈集簇状,但不融合。丘疹之间可伴有风团。数日或十余日后,丘疹可愈,但可再有新疹发生。有的丘疹顶部起小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浆液性结痂,痂脱落后可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个别病例发生大疱或坏死,愈后有点状瘢痕。
   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腰部,以肘、膝部最为显著,躯干及臀部也可发疹。瘙痒剧烈,尤以夜间为甚,搔抓后可有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2~3个月可自愈,但有时会复发。
   2.单纯性痒疹(prurigo simplex):又称寻常性痒疹(prurigo vulgaris),多见于中年人,男女皆可患病。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单纯性痒疹相类似,但原发丘疹较小、较多。早期风团样红肿消失很快,继以较坚实丘疹为主,间有小水疱及结痂。皮疹好发于躯于和四肢伸侧,有时可累及面及头皮。常因反复发疹和剧烈搔抓,皮肤增厚粗糙,有时可出现苔藓样变和色素沉着,可伴有淋巴结肿大。由于临床上短暂的风团样表现和继发性损害比较突出,因此有的作者将此类皮肤病称为湿疹样皮炎。
   3.Hebra痒疹:多在幼儿期发病,常发于丘疹性荨麻疹或荨麻疹之后。初为风团及风团样丘疹,待此类皮疹逐渐消退后,即出现正常皮色或淡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质较硬,称为痒疹小结节(prurigo knotchen),亦可发生丘疱疹。瘙痒剧烈,常因搔抓而出现抓痕、血痂及湿疹样变,继发感染时,可发生脓疱疮及淋巴管炎。经数日后,皮疹可自行消退,留有黄褐色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发生点状小瘢痕。皮疹反复发作,亦可此起彼伏交替发生。多散在分布,亦可密集成簇。
   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两侧对称,下肢病变往往较上肢重。腹部、臀部、躯干及头面部亦可发生。依据皮疹的轻重及受累范围,可分为轻症痒疹(prurigo mitis)和重症痒疹(prurigo agria)。随季节变化而症状加重者,又可分为夏季痒疹(prurigo aestivalis)和冬季痒疹(prurigo hiemalis)。
   本病常有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肘部及腹股沟等处,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称痒疹横痃(prurigo bubo),该处淋巴结可达胡桃至鸡蛋大,但不痛、不红,亦不化脓。
   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到腹壁反射减退和跖弓反射消失。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因病程很长,患儿可出现失眠、消瘦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常延至青春期始逐渐痊愈,亦有少数患儿至成人时期仍然不愈。
  
  

并发症

由于长期磨擦和搔抓,出现流血和血痂,周围的皮肤常有色素沉着及苔藓样改变,有时与钱币状湿疹相似。

诊断


   根据皮疹特征、好发部位及剧烈瘙痒进行诊断。
  
  

治疗

1.局部治疗:以止痒、消炎为主。可外用各种具有止痒作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含石炭酸及薄荷脑的洗剂等。5%煤焦油酊、5%~10%煤焦油软膏或5%~10%黑豆馏油软膏亦有较好效果。
   2.全身治疗
   (1)抗过敏治疗: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组胺药联合或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维生素C、钙剂以及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2)对皮疹泛发、瘙痒剧烈者,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近年来国内学者报道采用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即以2%利多卡因和2%普鲁卡因各2mL的混合液肌内注射,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但应注意利多卡因半衰期长,毒性较大,易蓄积,故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宜超量。
   (3)对有神经精神因素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抑制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症状,如地西泮2.5mg或5mg,每晚1次。
   (4)对于难治的病例,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0mg,每天3次,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亦可用曲安奈德20~40mg深部肌内注射,每4周1次。或复方倍他米松(得宝松)1mL肌内注射,每3~4周1次。
   (5)有报道用氨苯砜治疗本病有效,开始先以25mg,每日3次,待1周血常规正常者再每次50mg,每日2次。雷公藤多苷片30~60mg/d。
  

预防

1 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 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 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 因本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往往难以肯定发病原因,这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宜尽量寻找病因,予以根治。防止虫咬,对有腹泻和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症状者宜纠正,有病灶者宜处理。注意改善营养及卫生状况。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