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病

  别名:布鲁菌病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布氏杆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引起人类感染的布氏杆菌分为4型:即羊型(B. melitensis)、猪型(B. suis)、牛型(B. abortes)及犬型(B. canis),其中以羊型和猪型的致病力较强。人类感染本病主要与病畜及其排泄物接触有关,病菌可经皮肤、粘膜破损处、眼结膜及胃肠道侵入。临床表现以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关节痛及淋巴结与肝脾肿大为典型特征。

症状

潜伏期1~3周或数月(3天至数月)。
   1.急性期
   缓起发热,典型的热型为波状热,发热1周至数周,间隔数日至数周无热期,又开始发热。2~3周期后自行缓解。典型的波浪热型已不多见,多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时无明显不适,但热退时自觉症状明显加重,这与其他疾病形成明显的差异。本病的另一特征是无论发热与否,常伴有明显多汗,严重多汗可引起虚脱。病初即有关节疼痛,呈针刺样疼痛,一个或几个大关节呈游走性,多为大关节痛,后期关节疼痛固定。常有坐骨神经、腰骶神经痛。肌肉疼痛多见于大腿两侧和臀部。少数可发生脑膜脑炎、脊髓炎等。半数以上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无明显疼痛,约20%~40%的男性患者可出现睾丸肿痛,多为单侧,少数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变化。
   2.慢性期
   多由急性发展而来,病程超过1年,亦可无急性过程,主要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如乏力、多汗、头痛、抑郁、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次为关节炎、关节持续疼痛,反复发作持续数年,可发生关节强直或挛缩,亦可发生周围神经炎、神经根性疼痛。
   近年来病情有减轻趋势,表现为起病急、发热低、热程短、中毒症状轻、无明显肝、脾肿大及脏器损害轻等特点。

并发症

合并症主要有肝功能异常、肝脓肿骨关节炎(20%~60%)、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心内膜炎(约2%)、间质性肾炎、男性睾丸炎(20%)等。

诊断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有流行地区居住,并接触病畜(羊、牛、猪、犬等)或其皮毛,进食未严格消毒的鲜奶、乳制品和未煮熟的畜肉等流行病史。
   2.临床表现:急性期有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睾丸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典型表现。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可达60%以上,血沉增快,可有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2)病原学检查
   病原菌培养:为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血液、骨髓、乳汁、脑脊液、子宫分泌液可作培养,用含5%~10%血清的高营养培养基,培养10天可见布鲁菌生长,培养2~4周未见生长者可报告阴性。急性期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80%。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慢性期阳性率低。
   动物接种:未污染的标本给2只豚鼠(1~2ml)或小白鼠(0.5ml)皮下或腹腔接种;污染标本皮肤划痕接种,3~4周及6~8周各解剖1只,观察细胞病变,再作培养或血清免疫学检查。
   (3)免疫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用ELISA法,抗体滴度≥1:320为阳性;血清凝集法,抗体滴度为≥1:100,有诊断意义;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滴度≥1:16为阳性,主要用于慢性期的诊断,方法简便、快捷,特异性高。
   特异性核酸检测:可用探针杂交技术和PCR法,检测布鲁菌DNA,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皮肤试验:用布鲁菌抗原作皮内试验,阴性可排除本病,阳性为已感染过本病,需排除接种过疫苗。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治疗

1.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复方新诺明(TMP/SMZ)对治疗布氏杆菌病有效,若单用则易复发。目前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主要有:
   (1)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共6周;前3周联合使用链霉素1g/d,肌肉注射。
   (2)多西环素200mg/d(分2次口服)与利福平450~600mg/d联合应用,共6周。
   2.合并有脊椎炎或脑膜炎者,主张三药(多西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用,疗程视病情需要而定。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