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

  别名:第五病

概述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又称第五病。可能是由人细小病毒(parvovirus)B19引起的一种皮肤病。

病因


   长期以来,多认为本症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能获得实验室方面的证据。直到1983年Anderson等从33例传染性红斑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入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PVB19)的IgM及IgG抗体,后来Plummer等也在传染性红斑患者的皮疹中检测到PVB19-DNA,因此认为PVB19就是引起传染性红斑的病因。
   PVB19是目前已知引起人类疾病的惟一的细小病毒,传染性红斑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可小规模流行,患者鼻咽部分泌物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具有终生免疫力。
  
  

症状

1.好发于4~12岁儿童,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冬春季多发,呈小流行。
   2.潜伏期约1~2周。
   3.前驱期可不明显,仅部分病例出现眼结膜炎、咳嗽、肌痛、恶心腹泻
   4.先出现面部对称性玫瑰色红斑。约1~4天后,四肢可出现对称性斑丘疹,常呈花边样,可累及躯干,但手掌和足跖很少发疹。
   5.皮疹常在1周左右开始消退,常从面部开始,2周内痊愈。个别病人皮疹可表现为时隐时现,持续数周。成年人可伴有关节肿痛。皮疹消退后,关节症状持续数月甚至3~4年。
   6.可有轻度瘙痒,但全身症状轻微,少数可有发热

并发症


   曾报道一妇女患者发生水疱脓疱性皮疹,导致贫血、再生障碍性危象及慢性骨髓性衰竭。患者尚可伴发系统性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动脉栓塞、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丘疹紫癜性“手套和袜”样综合征。
  
  

诊断

1.具有传染性红斑的临床表现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基本可作出诊断。
   2.可检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

治疗

1.瘙痒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2.PVB19感染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节性多动脉炎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内输注有效。
  

预防

1 患儿只须注意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2 对病人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减少人员接触。
   3 开展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采取通风、晾晒被褥、药物消毒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
   4 采取积极的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