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别名:Loeffler心内膜炎

概述

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宫损害的疾病。最早在1912年Stilman描述了这一综合征,并认为是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后很多病例以不同名称见于报道。1968年Hardy等将这类疾病命名为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Chusicl等于1975年提出诊断标准。目前认为IHES属于骨髓增生性疾患。

症状

患者多为20-50岁的男性。如果明显增高的嗜酸性粒细胞没有造成器官的功能损害,患者可无症状。经常见到的全身症状包括疲乏、无力、肌痛、发热、皮疹、血管性水肿等。
   1.约80%患者心脏、血管受累,其表现与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病相同,可有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可闻及反流性杂音,为房室瓣膜关闭不全所致;心脏扩大、ECG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异常等前已详述。肺部症状亦很常见,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X线检查经常见到胸腔积液,为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所致。约2/3患者有弥漫性间质浸润。
   2.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广泛浸润,肝、脾肿大见于80%以上的病例,但仅有少数患者(15%)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心力衰竭是肝脏肿大的另一个原因。
   3.肾脏受损少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在肾间质区,而不在肾小球周围。20%患者尿沉渣镜检异常。偶有进展为氮质血症而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道。
   4.近1/3患者有神经症状,包括中枢性与外周性,如意识模糊、幻觉、精神失常、共济失调、构音不清等。很多患者进一步发展为轻度偏瘫或周围神经炎。造成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是脑栓塞或弥漫性脑病、外周神经病。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神经毒素是否可造成神经损伤,在人体尚未获证实。
   5.25~50%的患者有皮肤病变,常见者为斑丘疹和荨麻疹。前者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瘙痒。荨麻疹则伴有血管性水肿,见于面部与四肢。
   6.血液学改变除了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外,嗜酸粒细胞的形态可有异常,如体积变大、核分叶增多、部分脱颗粒等。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不成熟的髓系细胞。可有轻度贫血,巨血小板偶见,可有血小板数目异常。骨髓涂片上很少见到Charcot Leyden晶体,嗜酸性粒细胞平均占髓系细胞的30%。嗜酸性幼粒细胞易见,骨髓活检显示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可见轻度骨髓纤维化,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减少。有的作者认为以下血液学改变提示预后不佳: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 9/L;
   (2)外周血出现原始嗜酸性粒细胞或早幼嗜酸性粒细胞;
   (3)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升高;
   (4)有细胞遗传学异常;
   (5)存在骨髓纤维化者。
   其他器官如鼻窦、淋巴结、胃肠道等皆可受累。约1/3患者血清中存在循环免疫复合物,IgE水平升高。

诊断

Chusid等予1975年提出下列IHES的诊断标准: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因本病在6个月之内死亡。
   2.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3.不能找到可诱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病因。
   符合上述3项条件者,即可诊断为IHES。
   对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的患者必须给予详细的检查,这些检查应包括,仔细地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反复进行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和大便中寻找寄生虫及虫卵;肝、肾功能测定;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的血清学检查;胸部X线摄影;心电图;肺功能测定;受累器官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骨髓穿刺和活检;染色体分析;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如果指征明确并有可能,对受累器官进行活检;任何患者都应进行细菌、霉菌和分枝杆菌培养。经过上述全面检查,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原发病因。对病因仍不明者,则应密切随访。注意器官组织受累的征象,至少应观察3-6个月。若出现多种脏器受累的表现,应考虑为IHES。

治疗

有明显症状时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常用者为泼尼松,起始剂量每日1mg/kg体重,清晨一次口服。1~2周后,若症状减轻或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可改为隔日服用。继续好转后,剂量逐步减少,直至能够控制病情的最小剂量,予以维持。
   如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症状迅速加重,或开始治疗3~6个月后病情仍不稳定,都表明需要使用细胞毒药物,即使嗜酸性粒细胞数并未增高。羟基脲为首选,每日0.5~3.0g,口服。应用羟基脲后,需定期监测血细胞数,将白细胞维持于(6~10)×109/L,要避免发生骨髓抑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停用后7~10天骨髓抑制才能消除。其他可选用的细胞毒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6-巯基嘌呤等。使用羟基脲的同时,可逐渐撤停糖皮质激素。
   洋地黄制剂与利尿药应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在“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病”中有所提及。外科手术适用于本病得到控制,但仍有心力衰竭与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
   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征象时,除上述治疗外,还应给予抗凝治疗。若本病不能控制,将很难防止新的血栓栓塞发生。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