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

  别名:甲状腺癌

概述

甲状腺肿瘤指甲状腺新生物,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甲状腺肿瘤分为原发性上皮细胞性、原发性非上皮细胞性和继发性肿瘤三大类。恶性肿瘤中以分化型滤泡细胞肿瘤最为常见,乳头状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

病因

甲状腺癌发病因素除基因因素外,其他众多与甲状腺癌发生的有关的因素中,射线暴露是惟一证实的致病因素。多个研究已经证实射线暴露可导致甲状腺癌。研究发现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接受头颈部外照射治疗良性病症的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病率显著增加。15岁前暴露射线0.10Gy(10rad)~10Gy(1000rad)的儿童,5~30年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其他可能因素包括甲状腺良性疾病、女性、生殖因素、碘和饮食、体重、职业和药物、吸烟等。
   1.放射线:颈部的放射线外照射可导致甲状腺癌已得到证实。婴儿和儿童对放射线外照射较成年人敏感。放射线一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一方面导致甲状腺腺体破坏,甲状腺功能障碍,甲状腺素分泌减少,由此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大量分泌,从而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2.碘的影响:无论是缺碘还是过分摄取碘均可使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可导致甲状腺增生而形成结节,并可能导致癌变。
   3.甲状腺良性病变:有时在临床上诊断为甲状腺囊肿或甲状腺腺瘤的病例,术后病检中发现了隐性癌。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证实。
   4.遗传因素:有5%~10%的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5.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激活、突变、失活。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癌可能是由多种基因突变所致。

症状

1.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见于各个年龄,但以30~50岁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肿瘤直径1~4cm,平均2~3cm。近年微小癌发现率增加。乳头状癌见于一侧,也有20%~80%为双侧。15%左右的患者可有邻近组织的浸润,1/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的征象。17岁以下患者淋巴结累及率可达90%。
   2.滤泡癌:甲状腺恶性滤泡上皮细胞肿瘤但缺乏乳头状癌特点。患者发病年龄平均较乳头状癌高,滤泡癌淋巴结转移少见,易发生血行转移。
   3.非分化癌:最少见,好发于60岁女性。癌肿高度恶性,没有包膜,广泛浸润,造成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喉和气管浸润。早期就可出现肺、骨和脑等部位远处转移。病人临床上出现迅速增大的肿块,硬,固定,浸润明显,伴有疼痛。
   4.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是发现于C细胞肿瘤。病人表现为甲状腺结节,伴淋巴结肿大,肿块可有触痛。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或为MEN2A或MEN2B的一部分。当病人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肝转移时,患者出现阵发性潮热和腹泻。

诊断

对任何年龄出现的甲状腺肿块,无论单发或多发,包块质地、光滑度如何,均应提高警惕。青年或儿童患者近期出现的孤立单发结节、质硬而不规则,有压迫症状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或静止性肿块近期增大,尤其儿童期颈部有X线照射史均提示恶性肿瘤。单纯的囊性病灶与实质性病灶相比恶性的可能性少,良性结节在女性比男性更常见。X线检查中如有气管移位或甲状腺肿块上细小点钙化,提示乳头癌内存在砂样瘤片,较稠密的钙化可能表示髓样癌,而带状或环状的钙化提示良性瘤。甲状腺内发生肿瘤时甲状腺功能试验如血清T4、T3或TSH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在髓样癌中血清降钙素浓度增高。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被作为一个肿瘤复发的标志,但对未分化癌却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甲状腺癌中浓度增高。并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甲状腺扫描虽仅约20%无功能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但冷结节加上提示癌症的其它因素则癌症的可能性大。热结节中癌肿发生率仅40%~5%。甲状腺细针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但对活检应用的安全性意见尚不一致。

治疗

化疗:化学治疗仅适用于那些不能手术、对131I治疗也没有反应、肿瘤呈进展性或有明显症状的肿瘤;或是对已施行的治疗没有反应的患者。无论如何,化学治疗对甲状腺分化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但对于甲状腺淋巴瘤,一经确诊,即应采用化学治疗的方法,如CHOP方案。对于未分化性甲状腺癌,无论是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性131I,还是化学治疗的方法,效果均很差。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