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伤寒

伤寒

  别名:腹型斑疹伤寒

概述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经粪-口途径传播。典型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腹部不适、白细胞低下及脾肿大,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

症状

潜伏期7~23日,一般为10~14日。
   1.典型伤寒:病程约1个月,分为4期:
   (1)侵袭期:在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发热,个别伴寒战,体温递升至39~40℃,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等征象。
   (2)极期:在病程第2~3周。主要表现为:
   ①持续高热:典型者为稽留热,近年来,弛张热和不规则热较多,发热愈高,中毒症状愈重。
   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重听,反应迟钝,呈无欲貌,精神恍惚,以至精神失常,昏迷和虚性脑膜炎表现。
   ③循环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病情重者有中毒性心肌炎,心率可增快,心律不整等。
   ④消化系统中毒症状:便秘腹泻,腹胀,回盲区肠鸣音增多,有压痛。
   ⑤皮疹:多见于第2病周,色淡红如玫瑰色,故称“玫瑰疹”。皮疹数少,一般在10个以下,分布多见于胸、腹部皮肤,四肢罕见。可分批发疹。多汗时可有汗疹(珍珠疹)。
   ⑥肝、脾肿大:质软,触痛不明显,随病情康复而回缩正常。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在波动中逐渐下降,中毒症状减轻,但此时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为常见。
   (4)恢复期:病程1个月后,随体温正常征象消失,完全康复约需1个月,少数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当者可使病情延绵2~3个月不等。
   2.婴幼儿伤寒:年龄越小,伤寒临床表现越不典型。一般起病较急,热型呈弛张热或不规则发热,可有高热、惊厥。中毒症状多数较轻,相对缓脉不明显,玫瑰疹也少见。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患儿可致脱水、酸中毒,腹泻症状不易控制。肝大明显而常见。约半数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常伴发气管炎及肺炎,而肠道并发症少见。
   3.伤寒再燃与复发:再燃多见于发病第2~3周后,体温逐渐下降而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升高,同时全身症状加重,持续5~7天后热退。可能与菌血症尚未完全控制有关。有些患者在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次出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伤寒复发。多与抗生素疗程不足、治疗不彻底及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关,致使病菌再度繁殖并侵入血流。复发的症状一般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较少。

并发症

1.肠出血:常发生在病期第3周,轻者大便潜血阳性,重者可有暗红色血便。严重者、频繁便血、量大,可出现出血性休克。
   2.肠穿孔:多在病期第3周,突起腹痛,腹肌紧张及全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X光或B超检查膈下积气可及时诊断。
   3.伤寒性肝炎:在极期和中毒症状明显的病人,可有肝脏肿大、压痛,ALT升高。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随着中毒症状消退和病情恢复,伤寒性肝炎亦恢复,不会变成慢性肝炎。
   4.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体质衰弱和病程较长及卫生情况较差的病人。表现有咳嗽、咳痰,肺部有干、湿啰音。重者有呼吸困难及发绀。支气管肺炎X线检查可见两肺下部有点、片状阴影。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1)在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有地方性或暴发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为高峰期。
   (2)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或在夏秋季节有进食生冷食品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3~60天,一般为10~14天。自然病程为1个月左右。
   (1)起病多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5~7天内达39℃~40℃,常伴相对缓脉。病程第2~3周常高热持续不退,典型者呈稽留热,伴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
   (2)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重者可有谵妄和摸空等神经系统症状,病程1周末可有脾肿大。
   (3)部分患者于病程7~13天可有玫瑰疹,主要分布于胸腹部,数目大多在10个以下。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下,大多为(3~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细胞消失。
   (2)肥达试验,即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若“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
   (3)血、骨髓、尿、粪便等标本作细菌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血培养是确诊依据,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特别是已应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粪便培养阳性应结合临床表现,单纯便培养阳性可为伤寒带菌状态。

治疗

病原学治疗:疗程2~3周,复发率低。
   1.氯霉素: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现在已很少应用。
   2.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DNA复制。因动物实验发现影响胎鼠软骨发育,少年儿童慎用。氟哌酸:成人0.8~1.2g/d,分2~3次,口服。氧氟沙星(氟嗪酸):成人0.3~0.4g,2/d,口服。环丙沙星:0.8~1.2g/d,分2次,口服,或0.4~0.6/d,分2次静脉滴注。利复星:0.4~0.6/d,分2次静脉滴注。
   3.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较好,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塞肟等,成人2~4g/d,分2~3次静脉滴注。疗程2~3周,复发率低。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