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惊厥
别名:热病性癫痫发作概述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又称为高热惊厥。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本症不包括由颅内疾病引起的发热惊厥。
40%以上的本病患儿近亲中有惊厥史。绝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发生呈多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多数认为基因位点包括:19p13.1;5q14-15;2q23-24和8q13-21。
病因
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
40%以上的本病患儿近亲中有惊厥史。绝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发生呈多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多数认为基因位点包括:19p13.1;5q14-15;2q23-24和8q13-21。
症状
1.症状
(1)发病年龄在8个月~6岁。
(2)多发生于病初12小时内,体温急骤高热(39.0~40.0℃以上)时。
(3)惊厥为全身性大发作抽搐,伴意识丧失和面色发绀,持续数分钟,可自行停止,发作后神志短时间转清醒。
(4)既往体格和智力发育正常,部分有家族遗传史。
2.体征
(1)发作时肌张力增高,神志不清,发作后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肌力和肌张力正常。
(2)抽搐后面色红,心率呼吸加快。
并发症
脑水肿:反复惊厥患儿常并发脑水肿,除退高热、镇静外,给予吸氧,20%甘露醇每次0.5g/kg,静脉注射。酌情给能量合剂保护脑细胞。
诊断
1.好发年龄6个月~6岁。
2.发热24小时内、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发作后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少数为消化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所引起。
4.除外其他惊厥性疾病。
5.若有热性惊厥既往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治疗
1.惊厥发作的抢救:以地西泮(diazepam)静脉推注,每次0.1~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可不稀释,静推速度要慢。必要时30分钟后可再用一次。极个别患儿可因特异体质反应在用药初发生呼吸骤停,故推注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节律,做好人工呼吸的抢救准备。
当静脉注射有困难时,可按0.5~1.0mg/kg地西泮原液直接直肠注入,5分钟后即可达有效血浓度,吸收速率比肌注及日服陕,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
除地西泮外,其他如氯硝西泮(clonazepam),劳拉西泮(lorazepam),苯巴比妥钠等也用于惊厥发作的抢救。
2.预防复发
(1)间歇性短程给药:平时不用药,一旦有发热立即经直肠或口服地西泮0.6~0.8mg/(kg.d),首剂可用负荷量0.5mg/kg。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恢复正常。
用药指征:①曾有15~20分钟以上长时间发作史者;②有癫痫危险因素;③有2次或更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史者。
(2)长期连续预防用药:即每天服用抗癫痫药,以减少热性惊厥复发和惊厥性脑损伤,常用的有效药物是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和托吡酯。
用药指征:①已有2次或更多次低热(<38℃)发作史;②有超过15~20分钟的长程发作史或有癫痫危险因素患儿,经采用间歇短程用药无效或难以实施(如从发热到惊厥出现的间期太短)者;③有4次或更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史者。
疗程:一般2年,即连续服药至不再有惊厥发作2年以上,再缓慢减量停药。脑电图明显异常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预防
有既往高热惊厥史患儿应及时退热处理和药物预防。在发热初,体温达38℃时,服阿苯片退热,或地西泮5mg灌肠1次,或地西泮0.3mg/kg口服,12小时相同剂量口服第2次,可预防惊厥发作。对非典型高热惊厥、有癫痫倾向者,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日3~5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