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别名:结节红斑

概述

结节红斑(erythema nodosum)由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引起,位于小腿胫前部的红色或紫红色炎性结节性皮肤病,经过2~3周后以乌青颜色变化而消退,不残留疤痕或萎缩。

病因

本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系多种因素如链球菌、结核、真菌、病毒和衣原体感染或药物等引起的血管反应,亦可作为某些疾病如肉样瘤、麻风、淋巴瘤、结缔组织病、血内蛋白异常(dysproteineinia)等的一种症候。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复合物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例如某些结节红斑病变的血管壁中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伴有分支杆菌和链球菌的皮肤中可见到分支杆菌和链球菌性抗原,又如麻风病中的结节红斑,现已明确为麻风杆菌抗原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血管炎表现。本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能较小,能透过并损伤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反应及浅层脂膜炎,并说明皮损带瘀伤性特征,当抗原逐渐消失或抗原性刺激减少,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消失,损害修复。亦有人认为本病与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关,由于其组织病理、浸润细胞成分,常与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的疾病伴发等,支持本病有Ⅳ型变态反应参与。

症状

常见的急性单纯型在发疹前往往先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喉痛、肌肉或关节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亦有无前驱症状者,随后成批出现鲜红色结节,葡萄到杨梅大小,稍高出皮面,带水肿性,光滑发亮,中等硬度,数个至数10个,散在分布,有成簇倾向。但互相不融合,有明显疼痛及压痛。好发在小腿伸侧,结节持续数天后逐渐由鲜红变暗红、紫红,最后呈黄绿色如乌青的色素变化,终至消失,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化脓或形成溃疡倾向,多见于青少年,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为2~3周,偶见复发。
   另一种为慢性复发型,结节泛发,位于臂、腿伸面、面部或躯干,甚至在眼球、结膜或粘膜上发生,以不规则形式出现,常有伴发疾病的系统性症状,有时可再出现多形红斑或坏死性血管炎损害。以发生在中青年多见,常复发。

诊断

根据上述的结节形态特点,结合组织病理,一般诊断不难,再根据发作的急、慢性,发生的部位,局限或泛发,以及是否复发,可区分成型别,如果是慢性复发型的病例,应再找出其伴发的疾病。

治疗

给以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消炎痛等和水杨酸类制剂,对皮损广泛、炎症较重、疼痛较剧病例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