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

  别名:E coli infection

概述


   大肠杆菌感染(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s)的临床特征依不同菌株的致病性而异。大肠杆菌(即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为革兰阴性杆菌,属肠杆菌科。其中被分类为共栖性菌株的大肠杆菌是肠道内主要正常菌群,仅在宿主防御屏障受损时才会引起向肠外组织或血流感染。被分类为肠致病性菌株的大肠杆菌至少有五个血清型,是引起大肠杆菌肠炎的致病菌。被分类为第3类菌株的是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虽然亦属肠道正常菌群,但含有编码致病因子的特异基因,是导致该菌引起肠外感染的主要病因,如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
  
  

症状

1.尿路感染:常引起急性尿路感染,可表现为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病人本身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是重要诱发因素。常由O4、O6、O75等血清型引起,细菌为具有粘附因子的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肾盂肾炎则尚有高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2.腹腔感染:阑尾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小肠憩室炎症穿孔以及全身感染等,均可引起腹腔内脓肿。大肠杆菌所致的脓肿常合并有厌氧菌如厌氧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拟杆菌等感染,故脓液多有臭味。
   3.胆道感染:常发生于有胆石症的病人,胆石梗阻胆囊管或胆管,临床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痛或绞痛,向右肩放射,局部有压痛、肌卫等,伴有其他毒血症症状,部分病例可伴发中毒性休克黄疸等,或引起胆管炎、肝脓肿及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
   4.肺部感染: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之一。正常的呼吸道粘膜表层由连结素(fibronectin)包裹,对革兰阳性细菌有特殊受体。任何对机体的有害因素均可使唾液中降解连结素的蛋白分解酶增加,使连结素破坏,粘膜下组织的革兰阴性菌受体暴露,因而导致大量革兰阴性菌定植;宿主如微量吸入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可发生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大肠杆菌肺炎大多为医院内感染,或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的门诊病人。临床表现大多为累及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炎,部分病人可伴发脓胸、败血症等,病死率可高达50%或以上。
   5.败血症:大多发生在肾蟊肾炎或其他尿路感染者中,尤其合并尿流不畅的病人;或发生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及盆腔感染的基础上,在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中居首位。起病多急骤,高热,主要特点为细菌内毒索引起的全身毒血症症状、神志淡漠、反应迟钝,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毒性休克、DIC等。血中补体水平下降,少数病人可继发迁徙性病灶。
   6.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婴儿腹泻,有时可在病房或婴儿室引起暴发流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致者大多症状较轻,有水泻、腹痛等,发热不著,3~4日自愈;但少数病例可发生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肠痉挛者。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常有粘液血便,与菌痢难区别。肠集聚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旅游者腹泻,或在儿童中引起持久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大面积暴发流行,通常病人不发热,也不引起肠粘膜的侵袭或炎症;但在老年病人中有死亡的报道。有的菌株可产生志贺菌样毒素,并引起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7.其他:新生儿常可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及脑膜炎,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脑膜炎大多由大肠杆菌或B组链球菌引起,尤其是具有Ki荚膜抗原的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妊娠期妇女的胃肠道中Ki大肠杆菌的定植率增高,此种菌株日后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可采用氨苄西林合并头孢噻肟作为经验治疗。

诊断

大肠杆菌肠外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器官与部位,常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1.泌尿系感染
   (1)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远较男性多见。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和男性有前列腺肥大病史者同样易感。
   (2)临床以无并发症的尿道炎和膀胱炎常见,典型症状为尿少、尿频、尿痛。
   (3)高热和腰背痛提示进展为肾盂肾炎;这一并发症在孕妇中并不少见,由此可对妊娠造成不利后果。
   (4)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中仍有持续发热与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应警惕肾内或肾周脓肿、尿路阻塞。严重高位尿路阻塞时,感染可累及肾实质和引起肾功能不全。
   (5)单纯膀胱炎者,体检有下腹部压痛;若为肾盂肾炎,则有一侧或双侧肾区叩痛。
   (6)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有增高。
   (7)尿常规检查,镜下白细胞数>5~10/高倍视野或为脓尿,红细胞数少量或大量,也可出现蛋白质及白细胞管型。
   (8)从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中获得阳性结果有助于确立病原诊断。
   (9)超声波检查及核素肾扫描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尿路阻塞、膀胱残余尿等。
   2.腹腔感染
   (1)任何可造成肠粘膜(主要为结肠)屏障损伤的因素如胃或十二指肠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常可导致急性腹膜炎。致病菌除大肠杆菌外,还往往混合有其它肠道内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
   (2)自发性大肠杆菌腹膜炎常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并发症,偶并发于癌性腹水的患者。
   (3)腹腔感染的临床类型还有腹腔内脓肿、肝脓肿、化脓性胆管炎、胰腺脓肿、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脾脓肿及与腹膜透析相关的腹膜炎等。
   (4)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腹(胀)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5)一般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脾功能亢进者例外)。
   (6)超声波检查和腹部CT检查有助于腹水和腹腔内脓肿的定位诊断。在影像学技术定位标记下作腹水穿刺或引导下作脓肿穿刺引流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7)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穿刺标本为渗出液改变。
   (8)从腹水或脓液的培养标本中获得阳性结果可确立病原诊断。
   3.肺炎
   (1)主要为医院内感染所致,如手术后感染、重症监护病房中的病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则少见。
   (2)感染途径可为吸人性或经血源播散所致。病死率可高达20%~60%。
   (3)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黄脓痰,可伴有胸痛。
   (4)肺部听诊有不同程度与相应部位的午、湿哕音。
   (5)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6)胸部X线、肺部CT检查有助于炎症范围与特征的诊断。
   (7)反复从深部痰标本中培养分离出大肠杆菌有助于本病的病原诊断。
   4.败血症
   (1)以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多继发于肾盂肾炎和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也可继发于腹腔内感染、软组织感染、骨感染及肺炎。
   (2)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及新生儿均同样易感。
   (3)典型临床表现有畏寒、发热、肌痛,少数有肝脾肿大。有基础疾病者之前有相应临床症状。
   (4)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例外)。
   (5)从反复血培养标本中获得阳性结果可确立本病病原诊断。
   (6)基础疾病与感染途径的临床诊断需结合对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5.其它临床类型:如脑膜炎(新生儿多见)、软组织感染、骨髓炎、外科切日感染及心内膜炎等。

治疗

抗病原治疗:
   1.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可选用口服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阿莫匹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氟喹诺酮类等。
   2.肾盂肾炎、肺炎、腹腔感染等可选用静脉制剂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氨曲南、氟喹诺酮类,同时联合用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其中肾盂肾炎的疗程至少2~4周。
   3.新生儿大肠杆菌脑膜炎可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4.若为产超广谱酶ESBLs大肠杆菌感染,应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