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血小板增多

  别名:特发性血小板增多

概述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or idiopathic thrombocythemia)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一种。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且有功能不 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临床有自发出血倾向及或有血栓形成,约半数病人有脾大。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又称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

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单个异常多能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克隆本质的建立是因为在一个此病女性病例的红细胞系中发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一个同工酶,表现为G-6-PD两种类型“A”和“B”的杂合子。在另一个患者的红系和粒系祖细胞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异常。本病主要表型表达在巨核-血小板系的原因不明,可能与异常克隆对巨核-血小板系的调节因子存在优势反应有关,也可能突变发生在分化主要倾向于巨核-血小板系的多能干细胞。组织学检查和巨核细胞体外培养表明,本病骨髓中巨核细胞祖细胞的异常扩增。患者骨髓和血液体外培养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EG)比正常人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对照明显增多,可伴有CFU-MEG克隆大小的异常和核的核内复制,在无外源生长因子加入时也常有CFU-MEG的生长。少数病例也伴有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增多。
   本病巨核细胞数、平均巨核细胞容量均增高。血小板生成可达正常速率的15倍。血小板寿命通常正常,少数病例缩短可能系脾破坏血小板所致。血小板大量增多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机制并不肯定。一般认为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凝血因子减少可能为原因之一。血小板数量的显著增多导致高聚集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内在缺陷表现为血小板内5-羟色胺降低、血小板粘附功能降低、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等。本病巨核细胞增殖不仅在骨髓内,而且可累及骨髓外组织,肝、脾等组织内可出现巨核细胞系为主的增生灶。由于恶性程度较低,增长速度较慢,肝、脾常呈中等度肿大。
   至今未发现与此病有关的外部致病因素。
  
  

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程缓慢,许多患者长期无症状,自动血细胞检查仪器的使用使诊断无症状病例的机会增多。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等非常少见。体格检查约40%以上患者仅发现脾肿大,一般为轻度或中等度肿大。可发生脾萎缩和脾梗塞。淋巴结肿大罕见。
  出血可为自发性,也可因外伤或手术引起。自发性出血以鼻、口腔和胃肠道粘膜多见。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也可有出血。脑出血偶有发生,可引起死亡。此病出血症状一般不严重,但严重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阿司匹林或其他抗炎药物可引起或加重出血
   血栓形成在老年患者中易见到,年轻患者中较少见。动脉和静脉均可发生,但动脉血栓形成更多见。脑血管、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和指、趾血管为好发部位。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小血管,但也可发生在大血管。手指或脚趾血管阻塞可出现局部疼痛、灼烧感、红肿和发热,可发展成青紫或坏死。脑血管血栓形成常引起神经系统症状,暂时性脑缺血、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头痛、头晕、失眠等常见,脑血管意外也有发生。肺血栓和心肌梗死均有发生。习惯性流产和阴茎异常勃起也有报道。皮肤瘙痒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少见。
  
  

诊断


   无原因的血小板显著增多应考虑本病,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即可诊断。Murphy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血小板计数在600×109/L以上;
   2.血红蛋白≥130g/L或红细胞容量正常(男<36ml/kg,女<32ml/kg);
   3.骨髓铁染色正常或铁剂试验治疗无效(铁剂治疗1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0g/L);
   4.无Ph染色体;
   5.骨髓病理检查无胶原纤维,或无脾肿大、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反应时胶原纤维小于活检面积的1/3;
   6.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

1.骨髓抑制性药物:现常用羟基脲治疗,剂量1~2g/d分2~3次口服。白消安也可选用,开始4~6mg/d,分次或一次口服,待血小板减少到一半时,剂量也相应减少一半。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时停药或改为维持量。其他如瘤可宁和环磷酰胺等均可按病情或个体敏感性分别选用。
   2.放射核素磷(32P):可口服或静脉注射,首次剂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个月后再给药一次。现一般不主张应用,因可诱发白血病的可能。
   3.干扰素: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及使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4.Anagrelide:此药是咪唑喹哪唑啉的衍生物。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使血小板产生减少。有效率90%。剂量一般不超过4mg/d,维持剂量2~2.5mg/d。不良反应有头痛、体液潴留、体位性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等。应用双嘧达莫、潘生丁、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切脾是禁忌的,因术后可致血小板明显增高,血栓形成。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