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酒精相关性障碍

酒精相关性障碍

  别名:Alcohol related disorders

概述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尤其是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可以归纳为:①男性为主;②重体力劳动者高。如酒精依赖与有关问题调查协作组(1992)对44 920人的调查表明,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民族的混杂因素后,酒依赖的患病率以重体力劳动者最高,科技人员最低;③少数民族患者多:如东北的鄂伦春族(时点患病率43.09‰)、云南傣族(35‰)和白族( 30‰),都显著高于同期汉族地区的患病率。郝伟等分析了酒依赖危险因素,按作用强度排列显示依次为:大量饮酒、男性、年龄较大、体力劳动、受教育年限少和吸烟者。

病因

一、遗传因素影响酒依赖形成的证据
   1.家系研究
   从古希腊时起,人们就多次注意到酒依赖患者有家族聚集性。近年的研究证实,与酒依赖病人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中酒依赖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酒依赖者一级亲属患酒依赖的危险性比对照组高4—7倍。酒依赖的家族聚集性特点与具有遗传成分的疾病相吻合,但家系研究并不能证明酒依赖有遗传基础,因为共同的家庭环境对饮酒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双生子研究和寄养子研究由于控制了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区分遗传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在酒依赖发生中的作用。
   2.寄养子研究
   将幼儿与生身父母分开,寄养子无血缘关系的养父母家中,如果寄养子携带有对饮酒障碍易感的基因,则他们成年后出现酒滥用或酒依赖的倾向更大,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区分开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两个因素各自所起的作用。
   3.双生子研究
   这种方法是将单卵双生子患酒依赖的一致性(一致率)与双卵双生子进行比较。由于单卵双生子的遗传素质完全相同,可以认为双生子之间的差异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而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可能受遗传、环境或两者共同影响。若酒依赖有遗传基础,在环境影响相同的情况下,单卵双生子一致性将高于双卵双生子。
   二、乙醇代谢基因对酒精滥用和酒依赖的影响
   乙醇主要在肝脏中由两种活性酶顺序代谢。乙醇脱氢酶(ADH)将乙醇转换为乙醛,乙醛脱氢酶(ALDH)将乙醛转换为乙酸。某些亚洲裔人饮酒后会出现“脸红反应”。这种反应属于饮酒后的不适反应,表现为脸红、头痛、心悸、眩晕和恶心。这种饮酒反应与ALDH的失活变异从而使血液和组织中乙醛蓄积有关。与其他种族相比,亚洲人表现为较低的酒依赖发病率和较高的戒酒率,有些学者认为“脸红反应”可保护这些人避免发生过量饮酒和酒相关性问题。由于酶是由基因直接指导生成的,因此从基因水平研究酒依赖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乙醇代谢酶的变异情况,可帮助了解这些酶基因在酒依赖发病中的作用,有助于对酒依赖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大约50%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属于无活性ALDH2基因型,但是仅2%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发生酒依赖。ALDH2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和“野生型”分别命名为ALDH2 *2和ALDH2*1。尽管ALDH2活性降低或许有助于解释亚洲人群中以及亚洲人群与非亚洲人群之间的酒依赖发病率不同,但是,欧美裔和非洲裔个体中事实上不存在遗传性ALDH2活性缺乏的现象,则不能帮助说明这些人群之中或之间存在的差异。韦丰等(1999)对汉族酒依赖高发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ALDH2 *1等位基因是酒依赖高发家系最主要的风险因素,ADH2*1基因在酒依赖家系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三、酒依赖的神经电生理改变
   据国内研究资料,洒依赖者脑电图异常的比率为35.0%~85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δ、θ波、散在或阵发性尖波、棘波,波幅降低,调节、调幅差,诱发试验欠敏感;饮酒史越长、酒量越大,则异常率越高,但经过治疗和减少酒量可以使脑电波异常有所改善。
   四、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酒依赖发生中的影响
   1.社会习俗;
   2.经济因素;
   3.心理因素。
  

症状

一、酒精依赖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1.酒精依赖者对酒的体验:依赖的患者多数体验饮酒初期心情愉快,酒后喜欢交往、缓和紧张,有这样敏感素质的人更促使用酒进行社交,缓和紧张情绪或疲劳。这样,渐渐形成每天不断酒,但尚可在相当时期内,在一定时间饮一定量的酒,保持一定体力,以适应社会正常活动的需要,并满足个人饮酒的渴望。这种可保持饮酒者饮酒量的长期均衡的饮酒,称之为“习惯性饮酒”(habituation)或“稳定嗜酒癖”。这种状态往往不被社会或医务工作者认为是酒精依赖者。但当这种均衡状态被慢性酒中毒等因素所打破时,患者为了防止发生戒断症状而强烈或强迫性渴求饮酒,并且伴随出现的寻酒行为明显亢进,这就成为典型的酒精依赖患者。
   2.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指对酒的渴求。早期是对酒的一般渴求,由早期的一般渴望到出现明显躯体依赖,这一时期的精神依赖为轻度的。当发展为严重的躯体依赖时,患者恐惧戒断症状,出现强烈和强制的饮酒渴求,导致不可遏制地搜寻酒的行为,此时,戒酒的决心和誓言化归乌有。
   3.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躯体依赖是指反复饮酒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酒精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戒断综合征是指对酒已形成躯体依赖,一旦断酒,即可出现一定的躯体和精神症状。
   4.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Victor (1973)将戒断综合征分为早期戒断症状和后期戒断症状。早期症状常先出现焦虑、不愉快、抑郁情绪,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差、恶寒、出汗、心悸、脉速和不整、高血压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还可有睡眠障碍,如噩梦、睡眠浅、入睡困难等。这些症状往往是轻度戒断症状或戒断的早期症状。震颤是酒精依赖者戒断的典型症状之一,常发生于停酒后7~8小时,因此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晨起手指及眼睑震颤,严重者可出现不能咀嚼和站立不稳。这种震颤可因活动或情绪被激惹而出现或加重,饮用一定量的酒后,在数分钟内减轻或消失。这也是与其他震颤鉴别之点。幻觉症和痉挛属于慢性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根据Victor的临床经验大部分发生在戒酒后48小时以内,因此可认为属于早期戒断症状之一。
  震颤性谵妄,常发生于断酒后72~96小时,Victor把它作为酒精依赖患者后期戒断症状之一。
   酒精依赖患者如能坚持戒酒,以上身体依赖或戒断症状一般于一周以内消失,体力开始恢复,少数人可出现迁延性戒断症状。
   5.耐受性(tolerance):是指饮用原有的酒量达不到期待的饮酒效果,为了得到期待的效果必须增加用量。这种耐受性在临床检查时,患者常表达为:“饮用以前的量已效果不大”或“以前喝醉的量现在不醉了”。依赖者对酒精耐受性的增加缓慢,程度中等。因此,耐量不像吗啡那样急剧上升,最多不过是初期酒量的几倍。耐受性一般在青壮年达到高水平,尔后随中毒的加重及年龄增长耐受性降低。这时酒精依赖者觉得“陶醉”感被剥夺,为了追求“真的醉感”可发生连续饮酒发作。这是长期酒精依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6.长期酒精依赖者的某些行为特征:不分时间、场所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酒量持续每天可超过纯酒精150ml以上,虽多次宣称断酒而不能中断。为了追求“真的陶醉感”,患者连续几天饮酒,不吃、不喝,也不洗漱,甚至大小便于身上,与外界隔绝来往,一直饮到身体脱水,即喝水也要呕吐,不能再饮酒而终止。这以后数日处于严重戒断状态,不久又陷于饮酒状态,这种反复饮酒称连续饮酒发作。也有长期酒精依赖患者出现饮酒→醉酒→入睡→清醒→饮酒→醉酒→入睡,反复这样的饮酒周期,此种饮酒形式称“山型”饮酒。“连续”和“山型”饮酒是酒精依赖患者饮酒方式的单调达到了极端状态。
   7.联用其他药物问题:西方国家中,酒精依赖者多联用其他活性物质,如海洛因、镇静催眠药等。国内目前发现主要与镇静催眠药合用。
   8.身体并发症:酒精依赖患者中,多见营养不良和各种躯体并发症。各种驱体并发症的发生频率由于诊疗情况或国情极其不同。欧美国家的死因统计中,心脏疾患猝死的危险因子中酒精依赖是主要因素之一。在日本因酒引起的疾病中,占第一位的是肝疾患,如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变等。我国根据酒精依赖者住院调查的有关报道以肝疾患、消化道疾病为主。
   9.胎儿酒精综合征:法国人(Lemoine,1968)和美国人(Jones和Smith,1973),最先公开发表的报告里描述了酗酒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有其共同的出生缺陷。缺陷的特殊症状群被称为胎儿酒精综合征。
   二、急性酒精中毒(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又分为普通醉酒和异常醉酒,后者包括复杂性醉酒及病理性醉酒。
   1.普通醉酒(drunkenness):是指一次大量饮酒,多数人可产生对酒精的正常反应,并具有共同f临床特征的醉酒。临床过程通常分为兴奋期和麻痹期。
   兴奋期由饮酒开始逐渐发生,由于抑制控制功能的削弱多出现情绪兴奋,无论主观或客观几乎都无疲劳状。患者欣快,话多,对熟人更加融洽,对陌生人也无拘无束,表情满意,精力充沛和幸福感。同时伴有心率加快,面潮红,呼吸急促及各种反射亢进。此时意识无改变,某些社交饮酒者几乎到此微醉即结束。这种微醉不影响社会功能。有的学者认为只微醉状态不属于普通醉酒。
   典型普通醉酒是由麻痹期开始。麻痹期开始后患者意识逐渐进入混浊状态,思维进一步脱抑制,兴奋明显,欣快并联想加快。还可出现知觉、表象与情感相结合的类情感高涨。患者无忧无虑,易激惹和情绪不稳,自我中心,有神秘的夸大体验,说话声大,态度傲慢。运动兴奋可不顾及周围丽大声喊叫,骚动、敲桌子等。有时甚至对周围人出现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多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出现了放纵和运动兴奋也保持一定的礼仪。也有少数的普通醉酒者其基本情绪不是欣快和满意,而是激情和抑郁混合在一起,这时把平时压抑的情绪和不满的事发泄出来,在愤怒发作的同时可出现悲哀、伤感、厌世等。其言语联想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事,而不会达到妄想观念或妄想的程度,也不会出现错觉和幻觉。
   普通醉酒者明显的麻痹症状出现以后,如运动失调、发声不清、眼颤等,精神兴奋症状则随之消失。此时患者情绪变得温和,对周围不再关心,活动欲求降低。周围定向力可一直保持到入睡。记忆也多数在正常范围,有部分病人对当时情况有大体的记忆,极少数由于意识混浊加之处于兴奋状态可出现明显记忆缺损或完全遗忘。因此,不能仅根据记忆障碍进行判断,而应依据饮酒后临床症状的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2.异常醉酒(abnormal alcoholic intoxication)指酒精急性作用于异常个体的结果,是非常强烈而持续长久的精神兴奋和高级精神活动突发的严重障碍,行为完全失去礼仪,出现了人格的异质行为。异常醉酒分两类,与普通醉酒只有量的差异为复杂性醉酒,具有质的差异为病理性醉酒。
   (1)复杂性醉酒(complex drunkenness):也是大量饮酒过程中迅速产生非常强并急速加深的意识混浊。醉酒的全过程比普通醉酒更激烈。其特点是急速出现的严重精神运动性兴奋,持续的时间更长。整个麻痹期延长,正常礼仪紊乱,不能像普通醉酒那样“保持自我”,平时人格控制体系和正常的意志支配受到破坏,人格丧失了基本状态。为此,复杂性醉酒状态下的行为与平时性格或行为呈明显的对立,与普通醉酒的不同在于精神兴奋强烈和持续时间的持久,醉酒过程中礼仪丧失,行为与平时完全是“异质”,这也是复杂性醉酒的特征。另外,对环境多保持粗略的定向力,记忆大多是概括记忆,这两点也是病理性醉酒定向力丧失等的区别要点。
   复杂性醉酒的兴奋与普通醉酒欣快性精神运动兴奋不同,是在不愉快的基本情绪的背景上,出现严重的运动兴奋,易激惹和冲动,多伴有激惹性报复行为是其特征之一。如一位20岁男青年平时性格温顺正直,受大家尊敬,但内心嫉妒比他身体强壮的某男青年,在复杂性醉酒状态下,该二人发生曰角,被对方击中一拳,患者当众把对方打死。此例在复杂性醉酒状态下的行为与平素温顺的人格形成明显的对比。复杂性醉酒处于较深的意识混浊状态和强烈的运动性兴奋,有时可出现妄想观念,由妄想观念支配也可伤人。复杂性醉酒进入严重麻痹期(如出现口齿不清,蹒跚步态),兴奋减轻后,又可由周围环境的刺激再兴奋,这与普通醉酒进入明显麻痹期后兴奋即刻消失有明显区别。也有的复杂性醉酒患者常处于极端抑郁状态,频繁出现嚎啕大哭或激烈的绝望暴怒发作,自责自罪,在此状态的患者易出现自杀行为。这种自杀与普通醉酒患者于醉前已有准备的自杀不同。复杂性醉酒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后,其睡眠深浅也往往在明显变化,可由外界或自身的因素由睡眠中再度兴奋。
   (2)病理性醉酒(pathological drunkenness):是指饮用一定量酒后突然醉酒,并同时产生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的血液中乙醇浓度要比能够使大多数人达到中毒的水平为低,即低于40mg/100ml。少数的情况下也可发生各种醉酒的不同阶段。普通醉酒和复杂性醉酒都保持程度不同的定向力,而病理性醉酒一旦发生的同时定向力丧失。因而,不能通过对现实的感知来判断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其行为盲目,不现实和幻想性,出现全面的错误感知,或行为由幻觉、妄想支配。由于当时环境、客观现实等对旁观者来说都不可理解。行为无目的性,无动机的指向周围的事或人,故认为与普通醉酒状态相比是质的异常。
   病理性醉酒通常在摄入酒精后数分钟发生,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通常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最后多都陷入酣睡即所谓麻醉样的睡眠,遗留完全性遗忘或岛性记忆。发生病理性醉酒常有脑炎、脑外伤等病理基础和精神创伤等诱因。
   病理性醉酒的常见类型:蒙咙型和谵妄型。
   ①蒙咙型:意识范围显著缩小和狭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降低,自我意识几乎完全消失。但内在精神活动存在某些联系,对外部的刺激可有部分感知及反应,内在行为的协调性尚存在。如进行简单寒暄、能通过障碍物等。由于有较严重的意识和定向力障碍,多伴有妄想、幻觉等体验。其基本情感常焦虑不安和抑郁,运动性兴奋带有激怒紧张性,对目标的攻击无目的和无动机。在旁观者看来不可理解。记忆多是完全遗忘或岛性记忆,神经系统多出现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②谵妄型:临床特点与震颤谵妄类似。内在的精神活动完全崩溃,丧失了关联性,表现强烈而杂乱无章的运动性兴奋,事后多见完全性遗忘。由于运动杂乱引起的社会问题较少见。此型多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
   三、酒精戒断综合征
   1.惊厥发作(seizures):是指严重酒依赖患者在急剧中断饮酒后或大量饮酒等情况下出现的痉挛大发作,也称之酒精性癫痫。
   其发生是由于严重躯体依赖,断酒后血中酒精浓度急剧发生变化,引起血清镁、钾离子浓度降低,动脉血的pH上升,这时光诱发肌阵挛阀值降低,导致痉挛发作。日本学者观察到血中酒精浓度与脑电图的变化,戒断后19小时脑电图最差,由光诱发可出现高幅锐波及棘波,而戒断40小时以后脑电图显著改善,光刺激反应消失。痉挛多发生在大量饮酒或戒酒后24小时内(最迟也在48小时以内)以癫痫大发作样的形式出现,其他发作形式几乎不出现,也很少连续大发作。发作前可有震颤、出汗、谵妄等戒断症状。因戒酒后40小时脑电图已显著改善,因此没有必要继续用抗癫痫药预防再发作。
   2.震颤谵妄(delirium tremens):是指一种在酒精依赖基础上急性发作性精神障碍,不到5%的病人会出现。躯体健康状况差、既往有过震颤谵妄及酒精戒断惊厥发作史的病人容易出现。典型的表现是意识模糊、认知损害和幻觉。
  震颤谵妄多发生在持续大量饮酒10~15年以上,年龄在30~40岁以上酒依赖患者,由予戒酒或因躯体、精神病症而减酒或断酒后1~4天,多则数日,突然精神状态发生变化。发作前数日可先有不安、过敏、不眠、震颤、食欲减少等前躯症状。谵妄发作时,早期意识混浊不深,患者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因注意力涣散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以幻视为主,一旦出现,内容丰富多样,大多为小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昆虫在爬行。也可有内容鲜明,生动的幻听、幻触等。如听到喊叫声、射击声、威胁的言语,感到被触摸或有刀在宰割、针刺等。病人身临其境,受幻觉体验支配可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激动、恐怖和失眠,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恐怖性的梦境。患者在强烈不安、兴奋躁动及幻觉的影响下,对周围产生敌意,有时会出现攻击行为。暗示性高是酒精震颤谵妄的另一个特征。在幻觉明显时,知觉障碍由暗示增强,如检查者暗示说:“在墙上可看见人”,患者则出现像检查者所说的错觉或幻觉。谵妄可由于房间明亮或护理者的适当照护而减轻或被抑制,在暗处或深夜加重。有的患者可出现职业性谵妄,如司机出现相应的驾驶动作,主妇可出现洗衣服动作等。粗大震颤可出现于躯干、手、舌及全身。自主神经症状有:瞳孔扩大、脉速、血压上升、发热、出汗、腹泻便秘恶心、潮红等。出现痉挛伴有高热、出汗,运动性兴奋剧烈的患者有导致心力衰竭的危险。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肝功能障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如果没有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可在数日内恢复,恢复前先进入持续深睡眠,从深睡眠中醒来症状完全消失。对谵妄体验大多遗忘。根据Victor报道本症也可有不典型或轻型者,如有的一过性意识混浊、兴奋、行为异常为主要症状;有的在轻度意识障碍下以活跃的妄想为主要表现。病程一般不超过15天,如果未经治疗,病死率可高达35%。
   四、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
   1.酒精所致的幻觉症(alcoholic hallucinosis):是1847年由Marcel首先报告。大多数病人在酒依赖状态下,习惯性饮酒或大量饮酒后(通常在断酒24小时以内)出现的以幻觉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状态,不包括醉酒状态下由于意识状态的改变所产生的错觉、幻觉或妄想。
  幻觉是酒依赖患者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更多是幻听,持续数日、数周、数月后消失,而超过半年以上者极少。幻听开始可以是单纯的敲击物体声或说话音,具有原始的器质性幻听的特征,如患者听到拉枪栓的“咔,咔”声或“枪的射击”声,声音不会持续长时间,声音使患者感到不安或被威胁,不久声音消失或出现言语性幻听。幻听用第三人称称呼患者,内容充满不愉快和敌意,如斥责、诽谤、侮辱和威胁性,患者受幻听影响常有强烈的情感及言行反应,表情恐惧、焦虑不安,受幻听影响,患者可把大门紧闭,到处躲藏或找警察、精神病院要求保护,严重者可自杀。幻听到夜晚更加重,可由四面八方围攻患者,故有“包围性幻听”之称。患者可在幻觉或继发性妄想支配下,对幻觉、妄想中想象的对象发起攻击导致刑事犯罪。
   齐藤学根据酒精所致的幻觉症的临床特征分为:原始性幻觉型、急性幻觉型、慢性幻觉性、症状性幻觉型。①原始性幻觉型:是在饮酒中断后数小时产生,是一过性听幻觉体验,持续时间不超过数分钟,可有“枪发射声”、“敲门声”。这些声音增加患者的被威胁感受和焦虑不安。声音逐渐变成耳鸣而消失或发展成谵妄状态。②急性幻觉型:是在饮酒减少或中断后,多先有不眠、出汗、震颤等戒断症状而出现幻觉,持续数周而消失。③慢性幻觉型:多发生于震颤谵妄之后,幻听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初期尽管有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但缓解后不残留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淡漠,病前也无分裂样人格。但多留下记忆力减退,计算力降低,不能恢复病前的社会及职业功能。脑电图及脑CT检查常见显著的皮质萎缩和脑室扩大。④症状性幻觉型:发生于具有精神分裂症样人格的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这类患者的幻觉不具备酒精所致的幻觉症的明显特征。常有命令性幻听和被控制体验,在大量饮酒后幻听变化不明显,多在断酒一月余症状明显,经长期观察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格改变及症状明显化,此型与精神分裂症难于鉴别。
   2.酒精所致的嫉妒妄想(alcoholic delusion of jealousy):是指酒依赖患者出现的坚信配偶对己不贞的妄想,是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
   本症的发生,有的学者认为与长期饮酒引起性功能降低,阳痿等使性生活不能满足有关。也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有嫉妒妄想的患者并不都有性功能低下,在性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仅有76%有嫉妒妄想,有嫉妒妄想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无性功能障碍,故认为本症与酒依赖患者病前的人格及夫妻关系的不平衡等因素有关。
   患者坚信配偶对自己不贞,与一般精神疾病的嫉妒妄想类似,男性患者多见。嫉妒妄想的早期患者可与妻子或想象的第三者保持相持状态,症状明显后则到妻子或“第三者”的单位去控告,有时对妻子及怀疑的对象有强烈的攻击或暴力行为。妄想早期,患者可正常进行与嫉妒妄想无关的社会活动。晚期,随着脑器质病变的加重,嫉妒妄想更加荒谬如怀疑自己妻子与青年男子或少年儿童相爱等。如病情不严重,长期停止饮酒后,此症状可消失,否则日趋严重发展成痴呆。
   3.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1887年,KopcaKOB首先报告,大多数病人是震颤谵妄的后遗症,也可是酒精所致的幻觉症的后遗症。也有由于严重嗜酒数十年后缓慢发展而成。
   本病的发生,早期学者普遍认为是由于缺乏B族维生素而引起的。近来的研究认为,乙醇对大脑皮质下结构有直接毒性作用,从而引起大脑皮质联合区发生改变而致柯萨可夫精神病。可见于Wernicke脑病之后,也可独立出现。可见双侧乳头体、间脑和海马的病变或出血
   本症以严重近记忆力障碍、遗忘、错构及虚构、定向力障碍为基本症状。最近的研究又指出,本病是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视知觉与解决问题能力缺陷的认知综合障碍。顺行性遗忘主要表现近事记忆力障碍,患者不能学习新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往往要经过数周或数月的重复指导,才能记住自己的床位和医护的姓名。逆行性遗忘,有的学者认为是继发的,患者由于酒精中毒对新的知识记忆有轻度障碍,即当时记忆的少,若干年后回忆起来就更少。视知觉及解决问题能力缺陷,表现数学-符号替换作业及在图中找物或其他概念形成测验的成绩均明显下降。因而患者对物体难于辨认,概念难于形成。患者意识清晰,思维明显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心情愉快,情感活跃或欣快。不同病人可有轻重不等的多发性神经炎,肌萎缩或肌肉麻痹,腱反射减弱。呈慢性病程,往往经久不愈。也有的患者在数个月中完全恢复到正常。
   4.Wernicke病或Wernicke脑病(高位出血性脑灰质炎):是最严重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这一病变是由于长期饮酒引起慢性中毒后出现弥漫性皮质性脑萎缩,出现脑的毛细血管与小静脉增生,内皮或外皮细胞增多,海绵状组织松散,纤维性星形细胞增生,严重者,病变可涉及乳头状体、第三脑室、导水管及四叠体区。本症可以在酒精性柯萨可夫综合征的基础上产生,也可由其他的非酒精性因素引起。Wernicke病是指急性或亚急性的,部分患者可紧接在震颤性谵妄之后出现三联征:嗜睡、眼肌麻痹及共济失调。有时可出现瞳孔反射障碍(缩瞳、瞳孔大小不等、列光反射绝对迟钝或凝滞),有时可出现痉挛发作。
   Wernicke脑病轻的逐渐向柯萨可夫综合征过度。此病预后差,如果病人幸存下来,一般都遗留柯萨可夫综合征。近年来,国外报道因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族进行治疗,使Wernicke脑病的发生减少。
   5.酒精所致的痴呆(alcoholic dementia):在长期大量酗酒的患者中,有的出现脑器质性痴呆。酒精依赖患者反复发生震颤谵妄、痉挛发作出现急性或慢性进行性人格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障碍的痴呆状态。它比柯萨可夫精神病及酒精所致的幻觉症少见,发生的比率尚缺乏报告。齐藤学(1985)报告约占酒依赖患者的2%。
  痴呆的发生,除了酒精直接作用脑组织外,还有酒精中毒导致的痉挛、低血糖以及维生素B族缺少、脑外伤等对大脑综合性损害的结果。病程多呈缓慢发展,初期可有倦怠感,对事物不关心,如情感平淡、无抑郁感受的焦虑不安和烦躁。继续发展可出现衣着污垢,不讲卫生,失去礼仪的严重状态。这种状态多数经过一年多渐出现定向力及识记明显障碍,生活需他人帮助的明显痴呆状态。在整个病程的发展中可见到柯萨可夫精神病、Wernicke脑病、多发性神经炎及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晚期仅有片段言语,卧床不起,尿失禁等。病程可持续数年,预后不良。
   诊断酒精依赖性痴呆时,应注意与酒精依赖患者发生的急性中毒或戒断症状出现的意识改变相鉴别。一般饮酒终止3周以后,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可以诊断本症。如果年轻的酒依赖患者出现视空间认知障碍、知觉协调运动等发生障碍,就可推测是酒中毒性痴呆的早期,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发展。这时患者脑电图可有低波幅慢波,脑影像学显示脑室扩大,大脑皮质特别是额叶的显著萎缩。
   6.酒精所致的心境障碍:反复大量饮酒,常可引起严重抑郁症状,称之酒精所致心境障碍,方明昭(1999)报道住院酒依赖患者中呈抑郁状态的为10.58%。有人报道80%酒依赖患者曾有强烈抑郁的体验,30%~40%患者情绪低落达两周或更长时间。一般有35%的病人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国外学者曾报道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病史,估计酒依赖患者中情感障碍的1/3是在大量饮酒前就出现情绪低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而2/3是在饮酒后引起的,属酒精所致的心境障碍(许彦松,2000)。
   适量饮酒可缓解不快感,使人兴奋,因此适量饮酒可有“兴奋剂”的作用。研究证实,适量饮酒对抑郁症的情绪改善最明显,对正常人次之,而对酒依赖者最差。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的患者,为了改善抑郁情绪常常饮酒,使之容易形成酒依赖。研究也证明,一次性饮酒与持续大量饮酒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慢性饮酒者,乙醇的代谢产物与机体内的5-羟色胺相互作用生成5-羟色胺酸,这一物质有类似利血乎的作用,使大脑放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索,这种物质的枯竭,成为不眠与抑郁的原因。对于健康人,适度饮酒,可阻断体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此类物质在脑内的增加,有与抗抑郁剂类似的作用。
   酒精所致心境障碍多在严重酒依赖后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与饮酒密切相关,但抑郁的程度较抑郁症为轻,常无自责自罪及焦虑不安,睡眠障碍一般为人睡困难,早醒少见,昼重夜轻的变化也少。病程短,停酒后多在短期内可减轻或消失。方明昭(1999)曾统计了18例,78%未经治疗,停酒后2~3周症状即消失。酒精中毒所致自杀与抑郁症相同,终生自杀率大约为15%说明两者有某些共同性。
   对于酒精所致的心境障碍,一般不需用大量的抗抑郁剂,只要戒酒,大多数情感障碍可以消失。严重的抑郁,戒酒后抑郁症状亦不消失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状消失后,如不再饮酒,不需长期服用抗抑郁剂治疗。对于控制饮酒能力低的门诊患者,适当给予抗抑郁剂改善情绪,减少饮酒的欲望。
   7.其他伴随的精神障碍:人格衰退(personality deterioration),此类病人对饮酒的需要超过其他一切活动,日趋加重的自我为中心、自私、行为标准下降、为了得到酒而不诚实甚至偷窃和诈骗、丧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诊断

有使用酒精或既往有持续的饮酒史,并具有和酒精依赖及急性酒中毒的各类精神障碍的特点和体征及社会问题,根据CCMD-Ⅲ、ICD-10及DSM-IV中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标准,对急性酒精中毒和酒依赖的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综述如下。
   1.酒依赖综合征
   酒依赖综合征的诊断应具备下列症状两顼或三项以上,病期已超过12个月的,均可诊断。
   (1)对饮酒具有强烈意愿或带强制性的愿望。
   (2)主观上控制饮酒及控制饮酒量的能力存在缺损。
   (3)使用酒的意图是解除戒酒产生的症状。
   (4)出现过生理戒断症状。
   (5)出现了耐受状态,只有增大饮酒量才可达到先前少量饮酒产生的效应。
   (6)个人饮酒方式的控制能力下降,不受社会约束地饮用。
   (7)不顾饮酒引起的严重躯体疾病、对社会职业的严重影响及所引起的理上的抑郁仍继续使用。
   (8)饮酒逐渐导致其他方面的兴趣与爱好的减少。
   (9)中断饮酒产生戒断症状后又重新饮酒,使依赖特点反复重复出现,并且饮酒行为重于没有产生依赖特征的个体。
   2.酒精戒断状态
   (1)必须存在反复地、长时间或大量饮酒后,近期停用或减少饮酒量的明确证据。
   (2)症状与体征不能用与酒精使用无关的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来解释。
   (3)必须存在下列两项症状
   ①自主神经活动亢进(如出汗或者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②舌、眼球或平伸双手时震颤;
   ③失眠;
   ④恶心或呕吐;
   ⑤一过性(视、触、听)幻觉或错觉;
   ⑥精神运动性激越;
   ⑦焦虑;
   ⑧惊厥发作。
   3.急性酒精中毒
   (1)最近饮洒。
   (2)在饮酒过程中或饮酒后不久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适应不良行为或心理改变(例如,不适当的性行为或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判断损害、社交或职业功能损害)。
   (3)饮酒过程中或饮酒后不久出现下列一项症状或体征。
   ①言语含糊或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步态不稳;
   ④眼球震颤;
   ⑤注意或记忆损害;
   ⑥木僵或昏迷。
  

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1997年,美国成瘾医学学会工作组对1966~1995年发表的134篇有关治疗酒精戒断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其结论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是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一线药物,所有种类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疗效相当,其剂量应根据戒断的轻重个体化调整,中至重度戒断和既往戒断时有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的患者是用药指征。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酒精戒断综合征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最常用的替代酒精的药物,其优点为:①与酒精有交叉耐受性;②应用安全;③有抗癫痫作用;④作用于引起戒断症状的多个受体;⑤抗焦虑;⑥治疗失眠。
   (2)不同半衰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特点:长效苯二氮卓类是最好的选择,其特点为:作用时间较长,不必每日多次给药,出现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小。缺点是容易产生药物的蓄积、肝脏损害和肌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长半衰期的药物,如地西泮氯氮卓氯硝西泮等。
   2.维生素和叶酸的补充:维生素的缺乏是酒依赖的另一个特点,与病人长期进食量少以及酒精抑制小肠吸收维生素有关。最常见的缺乏是叶酸和维生素B1。
  叶酸是血红细胞合成的物质,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所以,处理戒断时要考虑叶酸的补充,直至病人贫血纠正为止,一般需几周至数月时间。

预防

酒精所致问题包括“有害使用”和依赖,有害使用的预防包括:政策的制定、宣传、教育和早期干预。酒依赖的预防指的是怎样预防复发,也就是持久的康复过程。
   由于酒精所致问题的普遍性,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相应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期从整体水平降低酒精所致危害的发生。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