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症状 >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

概述

白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或某一种类型的白细胞绝对数超过正常数值。单以白细胞总数增多作为异常指标的临床意义不大,必须明确系何种白细胞增多才具有协助疾病诊断价值。各种白细胞增多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最为常见。

病因

1骨髓中性粒细胞过度增生与释放:
  中性粒细胞源自骨髓多能干细胞。在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经白介素-3(ZL-3)调节,多能干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CFU-GM)分化。由白介素-1(ZL-I)和肿瘤坏死因子介导,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粒细胞生长因子,即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促进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正常情况下,从祖细胞发育至成熟粒细胞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或称为“池”。在骨髓内,包括增殖池(含原始、早幼和中幼粒细胞)、成熟池(含已趋成熟而无增殖能力的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及贮存池(含部分杆状核及全部分叶核粒细胞)、贮存池的粒细胞一般仅约5%释放人外周血。多周血的成熟粒细胞约半数在血循环中进行,构成循环池。其余则附着于微血管内壁,构成边缘池。两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并可以互换。另外,血液中少数粒细胞可以进入肺、口腔、胃肠道、肝和脾等组织内,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或经粘膜排出。
  粒细胞的生成与丧失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外周血粒细胞数基本稳定。一旦有某些病因促使粒细胞增生与成熟,贮存与释放,或促使由边缘池向循环池转移时,即可使外周血粒细胞增多:急性感染、创伤、应激状态、急性中毒和组织坏死等,使粒细胞进入病变组织增多,可刺激贮存池内的粒细胞释放入血。处于应激状态的机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也加速骨髓粒细胞的释放;上述因素和剧烈运动,还可使边缘池中的粒细胞转移到循环池,引起粒细胞计数的暂时增加;急性与慢性感染或其他炎症过程,肿瘤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可使巨噬细胞产生μ-1和肿瘤坏死因子,并活化T淋巴细胞,刺激基质细胞产生大量GM-CSF和G-CSF,促进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扩大了增池与贮存池,因而释入外周血液的粒细胞增加;急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由于粒系恶性增生而致异常粒细胞增多。
  2骨髓外造血可致粒细胞增多:
  骨髓纤维化时,骨髓内纤维母细胞大量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影响骨髓正常造血。致肝、脾和淋巴组织替代性地恢复胎儿时期原有的造血功能。但由于髓外造血缺乏释放调节机制,因而在外周血成熟粒细胞轻度增多的:同时,还可见到幼粒及幼红细胞。严重溶血时,因骨髓造血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过度破坏,也可以引起骨髓外造血。
  3免疫反应致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多:
  机体受机原刺激,免疫活性细胞被白介素2及3,以及B细胞刺激因子激活,促使T或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因而于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时,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多。
  4过敏反应可见嗜碱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内的颗粒富含组胺及慢反应物质,参与即刻过敏反应,并在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中也有一定作用。一旦与某些过敏原接触,嗜碱性粒细胞通过脱颗粒,可以释放大量组胺,使机体发生,即刻过敏反应。故在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对某些药物、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时,可见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增多。
  5某些感染可致单核细胞增多:
  骨髓中的核单系祖细胞,经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发育成熟为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有抗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细胞内病原体,如分支杆菌布氏杆菌、沙门菌、隐球菌、疟原虫等有吞噬、杀灭作用,还可清除破损细胞,并参与组织修复。在活动性结核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种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等。由于严重感染及抗原刺激,可以促使未成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分裂、增殖,因而临床上常可见到单核细胞增多。
  6白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白细胞增多:
  多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由于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不受正常造血机制的调控,致使其在造血器官内过度增殖并大量释放入血。加之该类细胞的分化成熟障碍,造成其在血液中滞留过久,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并可见幼稚细胞。
  7骨髓增生性疾病和骨转移癌致白细胞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属予原因未明的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除分别有红细胞或血小板显著增多外,常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增多。部分病例还可见异常染色体核型,故又认为是多能干细胞疾病。骨髓转移癌时,骨髓的癌细胞浸润可将正常血细胞排挤入血,致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甚或可见幼稚细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