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蛔虫病

蛔虫病

  别名:Ascariases

概述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蛔虫(Ascaris roundworm)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疾病。该病是经消化道传染的疾病,主要在儿童中的感染率高。该病除引起消化道症状外,还可以引起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幼虫在移行过程中还可以引起“暴发性蛔虫性哮喘”。
   虫卵被人吞食后,大部分虫卵在胃内被胃酸杀灭,仅小部分进入小肠,肠液将卵壳消化,幼虫脱壳而出。幼虫侵入肠粘膜进入门静脉,随血循环到达肺,幼虫在肺泡内发育,并沿呼吸道向上移行到咽部,随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寄生在小肠。自吞下感染性虫卵到成虫产卵约需2月,蛔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为1~2年。

症状

人感染蛔虫后,可不产生症状,称蛔虫感染。症状性感染的症状主要有:
   1.幼虫所致的症状:由幼虫移行致肺所引起。少量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临床表现。短期内吞入大量感染性虫卵,约1周后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增多,痰中也有大量嗜酸粒细胞,偶可见幼虫。X线见双肺门影增浓,肺野内点絮状阴影。上述症状通常在1~2周内消退,称“暴发性蛔虫性哮喘”,有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
   2.成虫所致症状: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和压痛。可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感染儿童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部分病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病:多见于青壮年农民,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右上腹部钻顶样绞痛,疼痛剧烈,坐卧不宁,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可伴恶心、呕吐,甚至呕吐蛔虫。本病症状很重,但体征少,疼痛间歇期,患者无症状。若虫体完全钻人胆道,疼痛减轻,但逐渐出现炎症表现。大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2.肠梗阻:多见于6~8岁儿童,表现为急性阵发性脐周绞痛,呕吐、腹胀、便秘等,半数病例有呕吐蛔虫的病史。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肿块,按压有活动感。部分患者有腹肌紧张、压痛、肠型、肠鸣音亢进。
   3.肠穿孔:多数继发于肠梗阻,也可穿破肠道手术缝合处,或外伤引起。穿孔部位多见于回盲部。有腹膜刺激征,可有气腹。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有排虫或吐虫史,或粪便中查到虫卵即可确诊。在用大剂量镇静剂、高热或昏迷患儿,有排虫或吐虫史的,临床突然出现躁动不安,刺激性咳嗽,甚至出现发绀时,应高度重视可能为蛔虫上窜进入气管的可能。
  

治疗

1.阿苯达唑(Albendazole) 400mg,顿服,或一日内分2次服用。不良反应少见,偶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妇女孕妇忌用。
   2.噻嘧啶(Pyrantel)为广谱驱虫药,更适用于钩虫混合感染。儿童剂量为10mg/kg,成人为500mg,顿服。不良反应少见。偶见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甲苯咪唑(Mebendazole),成人每次200mg,顿服,疗程1~2天。因作用缓慢,可引起蛔虫游走骚动,服药后有呕吐蛔虫现象。宜与左旋咪唑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少见,偶有头晕,上腹不适。
   4.左旋咪唑(Levamisole),成人剂量为150mg,儿童剂量为2~3mg/kg,睡前顿服,或分早、晚2次分服。该药使虫体肌肉麻痹,可防止胆道蛔虫病,不良反应少见,偶有头晕、头痛、失眠等。
   5.哌嗪(Piperazine)可使虫体肌肉麻痹,使虫体不能附着宿主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成人每次3~3.5g,连服2天,或1g,每日3次,连服3天。儿童每日剂量为150mg/kg总量不超过3g。便秘者可服缓泻剂。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有引起血清病样反应、中毒性肝炎、严重过敏性紫癜的报道,G-6-PD缺乏者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偶尔可引起呼吸减慢、眼震、肌张力减低、腱反应减低等反应,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

主要是普治患者,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入口。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