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人病毒性肝炎

人病毒性肝炎

  别名:病毒性肝炎

概述

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和发病率高。
   肝炎病毒分为甲型、乙型、丁型、戊型和非甲-戊六型。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甲型和戊型肝炎经口传播,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经血液传播,丁型肝炎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发生重叠感染。

症状

除甲、戊型肝炎只有急性肝炎和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之外,乙、丙、丁型肝炎有急性、慢性和重型肝炎,根据发病缓急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其临床表现和诊断如下:
   1.急性肝炎:持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病初可伴有发热。肝肿大并有压痛和肝区叩击痛,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升高。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如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否则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有HBsAg携带史,本次又以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者;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特征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者,均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3.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肝炎起病,2周内有极度乏力,明显消化道症状,迅速出现Ⅱ度(按Ⅳ度划分)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2)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黄疸迅速加深,15日至24周间有极度乏为及明显消化道症状,出现Ⅱ度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腹水,血清胆红素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其发病基础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或虽无上述病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肿大等,以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重型肝炎者。
   4.淤胆型肝炎:分为急性、慢性两型。
   (1)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消化道症状常较轻,但有皮肤瘙痒及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肿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常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伴有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升高。
   (2)慢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淤胆的临床表现.

诊断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项或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情况(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查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由临床资料及其分型、病原学证据及其分型结合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共同确立最后诊断。

治疗

各型肝炎患者有明显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并有黄疸时,除休息和营养外,可静脉滴注10%~20%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等。还应采用抗病毒治疗。

预防

1.管理传染源:报告和登记;隔离和消毒;有关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托儿所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献血员的管理;HBsAG携带者的管理;抗-HCV阳性者的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饮食、饮水、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加强服务行业的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加强医院管理;阻断母婴传播;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
   3.保护易感人群:甲型肝炎疫苗;人血丙种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