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别名:Marie-struempell病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髂关节病变最为多见,约1/3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还可累及眼、心、肺等多器官。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于严重功能受损。AS如不并发其他风湿性疾病,称为原发性;骶髂关节炎并发于银屑病关节病,炎症性肠病,或瑞特综合征则为继发性。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男女比例为5:1,男性发病症状重,进展快,但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HLA-B27阳性率并没有差异。女性患者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晚,约在27岁;起病以周围关节多见,尤其膝关节受累发生率高于男性,但髋关节较少累及;耻骨联合受累比男性多见;中轴关节的病情程度、致畸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均较男性轻和少;贫血者明显多于男性,免疫球蛋白异常也较男性多见;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病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自1973年HLA-B27与AS的相关性被确定以来,现已知AS有明显的遗传倾向,85%~95%以上AS患者HLA-B27呈阳性。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子女中,HLA-B27阳性者占32%。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西方报告本病患者一级亲属患本病的风险性比一般人高20~40倍,也有报道其一级亲属患病率达35%。
   2.感染因素:目前主要认为有两类感染与AS有关:肠道感染和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肠道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与AS关系密切。本病常合并前列腺炎、精囊炎、溃疡性结肠炎,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经脊椎静脉丛播散到脊柱可能引起本病。进人体循环,可出现周围关节症状、葡萄膜炎等。
   3.自身免疫:60% AS患者血补体增高,有IgG型类风湿因子,C4和IgA水平增高,血中有免疫复合物。
   4.其他:有创伤、环境、内分泌等因素。
  
  

症状


   1.发病形式
   发病一般比较隐匿。有些患者发病前有腰部、髋关节扭伤史或尿路、肠道感染史,但多数患者没有明显诱因。早期可有低热、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但除儿童以外一般都不严重。少数病例可有长期低热和关节痛,酷似风湿热表现。个别病例初起酷似结核病,表现为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贫血和髋关节单关节炎,但抗结核治疗无效。
   2.首发症状
   (1)腰痛:腰部疼痛或不适感为最常见症状,发生率90%左右。初期腰痛多为单侧,但多数最终都发展为双侧腰痛。部位在腰部、臀部、髋关节,疼痛严重者常位于骶髂关节,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股后侧,但放射至膝关节以下者少见。起病时症状较轻,常为间歇性隐痛或酸痛不适,其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较严重疼痛。有些患者出现严重的夜间痛,翻身困难,可使患者在睡眠中痛醒,甚至要在下床活动后才能重新人睡。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深呼吸、弯腰、转身等牵扯腰背部的动作而加重。
   (2)晨僵: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也是病情活动指标之一。病人早起觉腰部僵硬,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活动后或热敷、热水浴也可使僵硬感缓解。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全日。
   (3)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由于胸肋关节、柄胸联合等部位的附着点炎症,病人可出现胸痛,咳嗽或喷嚏时加重,可误诊为胸膜炎、心包炎、非典型心绞痛等。由于吸气时胸廓扩展受限,故早期病例也可出现轻、中度胸廓活动度降低。但因腹式呼吸代偿,极少出现通气功能受损,肌腱附着点病变也可见于肋胸连结、脊椎骨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结节和足跟等部位,而作为本病早期表现。
   (4)外周关节症状: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24%~75%的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有人发现本病外周关节受累与HLA-A11、DR4和DR7相关。儿童强直性脊柱炎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者多见。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外周关节受累部位以髋、膝、踝等下肢大关节为多见,也可累及肩、肘等上肢大关节,指、趾等末梢小关节受累较少见。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很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为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之一。髋关节受累占38%~66%,病变往往较严重,一般发病年龄越轻,髋关节受累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大多数为双侧受累,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随着发病年龄增加,髋关节受累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严重性也随之减小。在滑膜炎期可以出现疼痛,活动受限,随后软骨、骨质破坏,关节可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髋关节发生挛缩,膝关节代偿性屈曲,患者可见鸭步状态。
   3.典型表现
   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尤其在病情活动期间。本病腰痛症状不因休息而缓解,活动反而使症状减轻。也有的病人腰背僵硬于午后或晚间为著。
   早期病变多局限在骶髂关节和腰椎,随病情进展,炎症可扩展及胸椎、颈椎。称为“上升性扩展”,大多数患者的扩展方式属此。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曲线的消失;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此时病人体态变为头向前俯、胸廓变平,腹部突出,最后脊柱各方向活动完全受限。也有一小部分患者,其脊柱病变从胸椎开始,再由胸椎下行扩展到腰椎和骶髂关节,此称为“下行性扩展”,多见于女性患者。在AS晚期,炎症基本消失,所以疼痛和晨僵都不明显,只在某些仍有炎症活动的部位仍有疼痛,而以关节畸形和强直为主,形成AS终末期的典型表现: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脊柱后凸显驼背畸形,胸廓常固定在呼气状态,颈椎后凸使头部固定在前屈位,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患者直立时,由于身体和头部前倾,只能看到前面有限的一段路面。由于吸气时胸廓扩张能诱发疼痛,可以出现呼吸受限,在剧烈活动后尤为明显。但由于腹式呼吸代偿,很少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侵犯颈椎时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可以有颈部肌群痉挛。寰椎和枢椎可处于半脱位状态,颈部转动能引起疼痛加剧。由于整个脊柱发生强直,病人改变姿势时自我平衡十分困难而很容易发生外伤,且外伤很可能为此阶段疼痛突然加重的原因。
   但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仅占少数,经过适当治疗和功能锻炼,多数患者(约80%)病变局限于骶髂关节和部分脊椎,甚至终生仅局限于骶髂关节,能够生活自理,并能胜任长期的一般性工作。
   4.关节外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还可累及其他器官。
   (1)全身症状:多见于早期,一般不严重,主要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等。一般来说,以中轴关节症状为主者全身症状较轻;而外周关节受累比较严重者,全身症状比较突出。
   (2)眼部表现:可出现急性葡萄膜炎或虹膜炎。病程越长者越易发作,部分病例虹膜炎发生于脊柱或外周关节出现症状之前。虹膜炎发作与AS病情活动有一定关系,常见于伴有周围关节症状者。呈急性发作,多为单侧性,表现为畏光、疼痛、流泪等。体检可见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虹膜粘连,则可见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裂隙灯检查见前房有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每次发作约4~8周,一般无后遗症,但常复发。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3)心血管表现:约有30%的AS患者病变可累及心脏,但其中只有不到1/3出现临床症状,多见于有周围关节及全身表现者。瓣膜病变和传导障碍较多见,包括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扩张性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炎等。其中以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的舒张期杂音。有人统计3.5%强直性脊柱炎病人15年后、10%病人30年后出现主动脉瓣功能不全,其发生率随年龄、病程以及除髋关节、肩关节外的外周关节炎发生率增高而增高。传导障碍也较常见,占心脏病变3/4,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偶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伴阿-斯综合征者。男性远多于女性,欧美国家患者发生率高于我国及日本患者。
   (4)肺部表现:为本病后期所常见,一般发生于病程20年以上者。由于腹式呼吸代偿,虽然有胸廓扩张受限,多数患者不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以至咯血,多为肺上叶纤维化的表现。随着病变发展,胸廓活动受限,可出现双上肺尤其是肺尖纤维化、囊性变甚至空洞形成。X线检查可见双肺上野的点片状致密阴影,可有囊性变甚至空洞形成,与肺结核的X线表现类似。晚期常合并机会性感染而使病情更为复杂。较少见的肺部表现有胸膜增厚粘连、肺门及膈顶模糊、条状肺膨胀不良等。
   上肺进展性纤维化和大疱样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约1.3%~10%。多数开始症状不明显,常在X线胸部常规检查发现。其影像学特点为上肺条索状或斑片状阴影,可有囊性变以至空洞形成,多数累及双肺,。但程度不一致,常很难与肺结核鉴别。可行结核菌素试验、痰细菌检查,必要时行支气管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后期因脊肋关节和胸肋关节骨化而使胸廓僵直,胸骨后压痛。胸片可见胸锁关节狭窄、融合,肋骨和椎体、横突融合,吸气相肋骨提升减弱甚至缺如。此时病人需由膈肌代偿呼吸,但腹式呼吸使腹腔压力增加,有些病人可发生腹股沟疝。
   (5)神经系统表现:AS患者出现脊柱强直以后,一般都并发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十分容易发
   生骨折,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脊椎骨折以颈椎最易发生,尤以第5~7颈椎多见,可造成截瘫甚至死亡,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病人外伤后出现颈、背痛或肢体麻木症状者,应考虑脊柱骨折的可能。自发性寰一枢椎半脱位,轻者可见颈、背部疼痛或麻木,严重的颈部疼痛可放射至眶部、颞部及枕部,可伴或不伴脊髓压迫症。慢性进行性马尾综合征为后期强直性脊柱炎罕见而重要的并发症,表现为尿道和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伴疼痛和股及臀部痛性感觉缺失,逐渐发展为尿、便失禁,阳痿,偶可发生跟腱反射消失。有些患者病程中可出现下肢酸、麻、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或者伴有肌肉萎缩。脊髓造影未发现椎管狭窄或压迫性损伤,常可见后腰骶蛛网膜憩室,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为慢性蛛网膜炎所致。
   (6)泌尿系统表现:肾脏病变较少见,主要为IgA肾病和肾淀粉样变,出现蛋白尿。部分患者出现慢性前列腺炎。
   5.体征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体征不多。可见腰部平坦,骶棘肌显著痉挛,一侧或两侧骶髂关节、腰棘突部和椎旁肌肉压痛为本病早期阳性体征。随后可见腰椎前凸消失,脊柱各个方向运动受限,胸廓扩展范围缩小及颈椎后突。有以下试验阳性者当引起重视:
   (1)髂嵴按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患者两侧髂前上棘,用力按压骨盆,如出现骶髂关节部位疼痛为阳性。
   (2)骨盆侧压试验: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直接按压其上侧髂嵴,出现骶髂部疼痛者为阳性。
   (3)骶髂关节直接按压试验:双侧髂后上棘连线相当于在第2骶骨水平通过骶髂关节,直接按压此处引起疼痛者为阳性。
   (4)盖仑试验( Gaehslent test):患者侧卧,位于下部的腿伸直,对侧腿屈曲,双手抱住屈曲侧腿膝部,使股紧贴前胸。检查者一手按住患者骶髂部,另一手扳动患者伸直侧股,使之过伸,出现骶髂部疼痛者为阳性。
   (5)“4”字试验:病人仰卧,一腿伸直,另一腿屈膝,足置于对侧大腿。检查者一手压住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住屈腿膝部上搬、下压。如下压时骶髂部发生疼痛,提示屈侧骶髂关节病变。
   (6)悬腿推膝试验:病人仰卧于检查台一端,双腿悬空,一腿屈髋屈膝,一腿直髋屈膝。检查者一手扶屈腿膝下,向肩方向推;另一手按另一腿膝上向后压。如骶髂关节受累,则出现疼痛。
   (7)腰椎活动度试验(Schobertest):患者直立位,于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做标记为0,再分别在向上10cm、向下5cm作两个标记。令患者直腿弯腰,测两标记间距离。少于4cm者为异常,提示腰椎活动度减低。
   (8)脊柱活动测量器检查:测量器由两支长42cm的金属杆构成,一端为可滑动连结,另一端12cm处弯曲35。,其中一支末端连有180。的量角器。检查时将带量角器的一端置于骶骨,使支点位于第5腰椎/第1骶椎椎间盘水平;另一端置第一胸椎骨突,然后令病人前屈(保持双膝直立),记录角度改变,<400者为异常。同样方法可测定后伸、侧屈范围。
   (9)胸廓扩张度检查:患者直立,测其第4肋间隙水平(妇女乳房下缘)深吸气和深呼气之胸围差,小于2.5cm者为异常。
   (10)枕-墙距:令患者靠墙直立,双足跟贴墙,双腿伸直,背贴墙,收颏,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应为0;>0即枕部触不到墙,为异常。
   (11)指-地距:患者直立,弯腰,伸臂,测量手指与地面的距离。指-地距增大者为异常。
  
  

诊断

1.早期诊断可参照下述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
   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后可缓解。
   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较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2)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
   0级:正常骶髂关节。
   Ⅰ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
   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明显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破坏明显)。
   Ⅳ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确诊标准:具备单侧Ⅲ~Ⅳ级或双侧Ⅱ~Ⅲ级骶髂节炎,加上临床标准3条中至少1条可确诊AS。
   2.鉴于AS的破坏性,对AS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为了反映近年对本病早期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进展,又有新的诊断标准提出。
   曾庆余提出诊断方案如下:
   (1)病史:①40岁以前发生的腰、臀酸痛、不适,或除外其他原因的外周关节病;②隐匿发病;③伴夜间痛、晨僵;④症状在休息后无缓解,活动后可改善;⑤持续6周以上。
   (2)体征:①骶髂关节检查阳性;②附着点炎表现。
   (3)实验室检查:①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②抗核抗体阴性;③HLA-B27阳性。
   (4)放射学检查:≥Ⅱ级的双侧骶髂关节炎。
   诊断:①符合病史4项(或以上)十放射学检查阳性者,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②符合4项(或以上)病史,X线检查骶髂关节炎不肯定或正常者,可行CT检查,如CT骶髂关节炎≥Ⅱ级,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③符合病史4项(或以上),而X线和CT骶髂关节均正常或不能肯定,伴体征≥1项/实验室检查≥2项,为可能强直性脊柱炎,应予X线检查或CT扫描随访。
   3.2001年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会议提出的AS诊断方案:
   (1)临床表现:①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②夜间痛或晨僵≥0.5小时;③活动后缓解;④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⑤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⑥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⑦非甾体抗炎药( NSAID)能迅速缓解症状。
   (2)影像学或病理学:①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Ⅲ级;②双侧CT骶髂关节炎≥Ⅱ级;③CT骶髂关节炎不足Ⅱ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 10%/min者;④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
   诊断:符合临床标准第1项及其他各项中之3项,以及影像学、病理学标准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AS。

治疗

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NSAID)、慢作用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1.非甾类抗炎药:这一类药物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无论对早期或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治疗都是首选的。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种类繁多,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大致相当。应该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选择其中一种使用。如一种药物治疗2周,疗效不明显,可改用其他品种。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不仅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吲哚美辛对AS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如患者年轻,又无胃肠、肝、肾及其他器官疾病或其他禁忌证,吲哚美辛可作为首选药物。具体用法为: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饭后即服。对夜间痛或晨僵明显者,晚睡前加用吲哚美辛栓50mg或100mg,塞人肛门内,可明显改善症状。其他可选用的药物如阿西美辛90mg,每日1次;双氯芬酸钠(扶他林)25mg,每日3次;尼美舒利0.1g,每日2次;鲁南贝特250mg,每日3次;舒林酸0.2g,每日2次;萘丁美酮1000mg,每日1次;美洛昔康(莫比可)15mg,每日1次;依托度酸400mg,每日1次;塞来昔布200mg,每日2次等。如患者对所用的一种抗炎药物有良好疗效,而无药物不良反应,则应继续维持治疗至疼痛、发僵或关节肿胀完全控制,通常疗程在3个月左右,以后可减少药物剂量,以最小有效量巩固治疗,维持一段无症状期后可酌情停用。短期服药后症状改善,如过快停药,不利于达到抗炎效果,也容易引起症状复发。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胀、腹痛等,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穿孔。所以有溃疡病史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慎用。
   2.慢作用药(改善病情药物)
   (1)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柳氮磺胺吡啶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发僵,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一般认为对伴外周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有效,对以中轴关节炎为主的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还有争论。柳氮磺胺吡啶起效较慢,通常要在服药后4~6周。为了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一般均从小剂量0.25g,口服,每日3次开始,以后每周递增0.25g,至1.0g,每日2次,不再增加。以每日总量2.0g,维持治疗6个月~1年。如病情需要可延长治疗时间。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用药期间注意检查血象、肝肾功能,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
   (2)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本品仅对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及虹膜炎等表现,以及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对中轴关节的放射线病变无改善证据。服用方法:每周1次,第1周2.5~5mg,以后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维持。曰服和静脉用药疗效类似。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停药后均可恢复。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病、肾病患者不宜使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慎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
   3.糖皮质激素:激素不能影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长期使用弊大于利,故不作常规使用,尤其不宜大、中剂量长期使用。其使用指征是:①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或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控制症状者,可以小剂量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mg/d)治疗;②个别对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可用激素关节内注射或全身用药。如泼尼松每日20~30mg,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发挥作用以后,逐渐减量以至停用;③合并关节外损害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者需用激素治疗;④常规治疗为每日早晨顿服,如夜间痛严重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者,可睡前口服5mg,对减轻夜间痛和晨僵有效。
   糖皮质激素不应当作为AS的首选药,且一旦服用,就应有规律应用,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库欣综合征、血糖升高、血钾升高、高血压、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继发感染等。若剂量小于每日7.5mg,其副作用一般不大。然而敏感者即使小剂量也可引起库欣综合征。另外,、激素的某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等与用药总量有关。故长期使用应密切随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对单发或少数难以消退的非感染性关节腔积液,可采用关节腔穿刺,先抽出液体再注入激素。目前作为关节腔注射的这类制剂有利美达松(地塞米松棕榈酸脂质体)和得宝松(倍他米松磷酸酯钠),它们均具有抗炎、止痛和减少关节滑液渗出作用,而且疗效可维持2~4周。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