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囊虫病

囊虫病

  别名:囊尾蚴病

概述

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皮下组织、肌肉、眼、脑心脏等器官引起的寄生虫病。在本病,人是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由于吞入猪肉绦虫卵或猪肉绦虫引起的自身感染所致。人对囊虫病普遍易感。寄生在脑、心脏、眼的囊虫病,常引起严重病变,可危及生命或导致失明。牛肉绦虫病不引起囊虫病。

症状

潜伏期3个月。依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感染轻的病人,症状不明显而直接进入慢性期;感染重的病人,急性症状明显,可表现为高热、肌肉疼痛及触痛。
   慢性期: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时间的久暂、虫体是否存活以及人体的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
   1.脑型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脑实质型约占脑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常位于大脑皮质表面邻近运动中枢区,临床表现以癫痫最为常见,约半数病人表现为癫痫发作,且为唯一的首发症状,发作频度较低,约3个月左右发作1次,亦有一旦发作便连续发作数次者,发作后可有一过性瘫痪、失语及发作性幻视或单纯性局限性癫痫等。亦常引起颅内高压或精神障碍,颅压增高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等;精神障碍的表现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易激惹、忧郁,甚至发生精神错乱、幻觉等。或因脑组织破坏和皮质萎缩导致痴呆。
   (2)脑室型约占脑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在脑室孔附近,可出现脑脊液循环梗阻、颅压升高等表现。有时表现为活瓣综合征(Brun征),即反复出现体位性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
   (3)软脑膜型亦占脑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于软脑膜可引起慢性脑膜炎。寄生部位以颅底及颅后窝部多见,表现为头痛、呕吐、四肢强直、共济失调等症状,发热常不明显,脑神经损伤亦较轻微。若发生粘连性蛛网膜炎,则多有颅压增高、视力减退症状。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孔阻塞时,可产生脑积水。
   此外,还可表现为兼具上述各型症状的混合型感染,则症状更趋复杂。
   2.脊髓型
   表现有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3.皮肤肌肉型
   约2/3的囊尾蚴病患者有皮下囊尾蚴结节,在皮下可扪及直径约0.5~1cm大小的圆或椭圆形结节,多在躯干及大腿上端,自数个至数百个不等,质坚韧似骨,具弹力感、无痛、皮色无改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节可分批出现,结节随时间延长而变小变硬,弹性感消失。若大量囊尾蚴寄生于躯干或四肢肌肉内,则可引起假性肌肥大症,表现为四肢肌肉肥大但却软弱无力,甚至行动困难。
   4.眼型
   占囊尾蚴病的2%以下,多为单眼感染,最常寄生的部位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位于视网膜下者可引起视力减退,亦常为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位于玻璃体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用裂隙灯检查时可见灰蓝色或灰白色圆形囊泡,周围有金黄色反射圈。囊尾蚴在眼内存在时患者尚可耐受,而虫体死亡产生的强烈刺激可导致色素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5.其他
   其他部位如心肌等脏器或组织亦可有囊尾蚴寄生,但均罕见。

诊断

1.疑似诊断
   (1)在皮下可扪到有弹性、较硬的圆或椭圆形结节,约0.5~1cm直径大小。
   (2)无其他原因可查的癫痫发作,若在此病流行区尤其有肠绦虫或查体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型囊尾蚴病者,应疑及脑囊虫病。
   2.临床诊断及实验诊断
   (1)凡疑似病例,可作皮内试验,亦可作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作临床诊断。
   (2)皮下结节活检或脑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有活囊尾蚴者,可为确诊依据。
   (3)CT或MRI检查可帮助作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断。尤其MRI的意义较大,活囊尾蚴结节周围水肿带更清楚,死虫则不清楚,通过T1、T2加权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对脑室内或脑室孔部位的病变更易查获。
  

治疗

1.阿苯达唑(Albendazole):是目前治疗囊虫病的首选药物。疗效确切,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轻。治疗脑囊虫病的剂量为18~20mg/(kg·d),分2次口服,疗程10天。间隔2~3周,重复2~3疗程。治疗皮肤囊虫病的剂量为15mg/(kg·d),重复2~3疗程。不良反应有头痛、低热、视力障碍、癫痫等,个别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脑疝。故目前推荐治疗中常规使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成人),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2~7天,持续2~3天,个别患者在第1疗程结束后7~10天才出现反应,因此,疗程结束后也应严密观察。第2疗程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而且较轻。
   2.吡喹酮:疗效较阿苯达唑强而且迅速,但不良反应较大。
   (1)治疗皮肤囊虫病的总剂量为120mg/kg,3~4天内分次口服,对弥漫多发的患者或有假性肌肥大者,可2~3月后重复1~2疗程。
   (2)治疗脑囊虫病的总剂量为120~180mg/kg,每日分3次口服,9天为1疗程,间隔3~4月重复1~2疗程。在吡喹酮治疗前,应先用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控制颅内压,待颅内压正常或好转后才开始治疗,用药期间常规使用甘露醇降颅压。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精神异常,个别患者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脑疝。
   3.常规使用槟榔和南瓜子驱除寄生在肠道内的猪肉绦虫。

预防

1.避免吃生或半生的牛、猪肉,饭前便后洗手,以防误食虫卵。肉中的囊尾蚴在54℃经5分钟即可被杀死。
   2.加强肉类检查,不准出售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
   3.彻底治疗绦虫患者,搞好粪便管理,加强猪、牛管理,防止牲畜受绦虫感染。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