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别名:腺热

概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一般是指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病因

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

症状

潜伏期5~15天不等,多数为10天。起病急、缓不一,近半数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痛、纳差等。本病的病程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之久。
   1.发热:除极轻型的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38.5℃~40°C不等,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2.淋巴结肿大:约7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皆可被累及,以颈淋巴结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偶亦可累及。直径1~4cm,呈中等硬度,无粘连,无明显压痛。肿大淋巴结消退徐缓,通常在3周之内,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
   3.咽峡炎:约半数患者有咽、悬雍垂、扁桃体等充血、水肿或肿大,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患者每有咽痛,腭部可见小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并有溃疡。严重者因咽喉部水肿导致喉梗阻,发生呼吸困难。
   4.肝脾肿大:约10%病例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3,约5%~15%出现黄疸。几乎所有病例均有脾肿大,大多仅在肋缘下2~3cm,偶可发生脾破裂。
   5.皮疹:约10%的病例出现皮疹,呈多形性,有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偶呈出血性。多见于躯干部,较少波及肢体,常在起病后1~2周内出现,3~7天消退,不留痕迹。
   6.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等,临床上可出现相应的症状,但较少见。

并发症

1.肝脏:多有肝酶增高,少数伴黄疸,甚至可发生肝衰竭。
   2.神经系统:可发生脑炎、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大多可恢复,但为本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3.血液系统: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噬血细胞综合征,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和自限性粒细胞减少症也较常见。
   4.脾破裂:很少见,多发生于病程第2~3周。
   5.心脏:不常见,可见心电图异常、心肌炎和心包炎。
   6.其他:包括间质性肺炎、眼部异常(结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肾脏病变(肾炎、肾病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腮腺炎、中耳炎、睾丸炎等。
  

诊断

遇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大时应考虑本病,若出现典型血象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查可帮助确定诊断。

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咽部及喉头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应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及时应用可避免气管切开。激素也可应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肌肉炎、心包炎等。
   2.抗病毒治疗:目前尚缺乏对EBV病毒有明显疗效的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有抑制EBV效应。

预防

传单患者恢复期时仍可存在病毒血症,故在发病6个月后才能献血。已有2种EBV疫苗用于志愿者:表达EBV gp320的重组痘病毒疫苗和提纯病毒gp320膜糖蛋白疫苗,有望开发应用于预防EBV感染。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