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Whipple病

Whipple病

  别名:肠原性脂质营养不良

概述

Whipple病又称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该病特点为小肠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内有含糖蛋白的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

病因

现已明确本病由Whipple菌感染所致。Whipple菌为杆状,其宽为2.0μm,长为1.5~2.5μm,在其细胞壁外有三层革兰染色阴性的浆膜样结构,具有特征性。病原菌经翻侵入,可侵犯金身各器官,在长期抗生素治疗后,病人可痊愈,细菌亦逐渐消失。在Whipple病人中存在持续或暂时性的免疫缺陷,提示免疫反应在本病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症状

本病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的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或关节痛。在关节炎出现前,有的病人已有腹泻,逐渐出现脂肪泻,有典型小肠吸收不良症状。个别病例可无腹泻,仅有腹痛与低热。其他表现包括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少数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定位体征和神经精神症状。

诊断

长期有关节痛伴有腹泻,或同时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本病可能。木糖试验有吸收功能减损,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有PAS阳性物质,电镜证实有Whipple杆菌可作出诊断,应注意排除艾滋病(AIDS),巨球蛋白血症以及全身性网状内皮细胞真菌病。

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单位及链霉素1.0g,每日肌肉注射1次共10~14天,后改为四环素0.5g,4次/d口服维持数月。治疗过短易复发,治疗开始后病人症状改善,体重增加,但症状完全消失需数月至数年,组织学恢复则更慢。其他抗生素如氯霉素、氨卞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以及SMZ均可选用。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