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别名: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概述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n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是由新型的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急性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病死率高达50%~75%。
   1993年5月在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科罗拉多、犹他和亚利桑那四州交界地区暴发,目前已证实美国的30个州均有病例发现,除美国外美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在1959年、1978年、1983年已有散发病例出现,但未被认识,迄今确诊的最早病例发生于1959年,其血清于1994年被证实诊断。
   我国作为汉坦病毒流行的高发区,需高度警惕是否存在此病,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发现本病很重要。目前,我国虽无HPS疫情报道,但汉坦病毒所致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则广泛存在。尽管引起HPS与HFRS的汉坦病毒血清型不同,但有报道表明,导致HFRS的普马拉病毒(PUUV)、汉城病毒(SEOV)等血清型汉坦病毒感染,亦可呈HPS表现;而且,国内以后是否出现HPS致病的现行病毒株或其类似病毒,尚难预料。因此,对我国可能出现HPS的潜在危险,必须高度警惕,及时了解HPS各种信息,极为重要。

症状

1.潜伏期 9~33d,平均14~17d。
   2.临床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几乎100%的患者有发热、肌痛,体温一般高于38℃(38~40℃),此外尚可有寒战、头痛、头晕、乏力、关节痛、胸痛、背痛、出汗等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76%的患者有咳嗽、气短,一般为干咳,重者可迅速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呈成人呼吸窘追综合征表现。
   (3)心血管系统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心律失常。
   (4)消化系统症状:76%的患者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腹痛最明显,酷似急腹症,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5)其他方面症状:仅少数患者可见睑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皮肤黏膜出血点或出血斑、尿少等流行性出血热的表现,这些临床表现与BAYV或BCCV感染有关。
   (6)体征:皮肤湿冷,呼吸增快常达28/min以上,心率增快达120/min,血压低于13.3kPa(100mmHg),心律失常,肺部可闻及粗大或细小湿啰音,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或心包摩擦音,腹部触痛,少数可见睑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皮肤黏膜出血点或出血斑。
   3.临床分期HPS的临床经过分为前驱期、心肺期和恢复期。
   (1)前驱期:持续3~6d,有发热、肌痛、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及胃肠道等症状;白细胞正常,可有核左移,血小板正常,随访中可降低;胸片通常清晰。
   (2)心肺期:持续5~10d,其预兆是进行性咳嗽和气短。共同表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重症患者病情迅速恶化,从发病到死亡平均3d;实验室检查包括CBC三联征、血液浓缩、肝功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蛋白尿、低氧血症等;X线胸片可以正常,但迅速发展为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浸润。
   (3)恢复期:渡过心肺期的患者可逐渐恢复,持续7~14d,其标志为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功能改善,尿量逐渐增多,休克和呼吸窘迫缓解,实验室异常恢复,偶有轻度贫血;X线胸片清晰,患者通常可以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诊断

有发热、肌痛、咳嗽、气短等症状,并可迅速出现呼吸功能不全,亦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等,实验室检查可见CBC三联征、血液浓缩、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等,胸片可见间质性肺水肿及肺泡浸润者,考虑为疑似患者;如追问病史,与啮齿类动物,尤其是鹿鼠、刚毛棉鼠、米鼠、白足鼠等,或汉坦肺综合征患者有接触史,发病前曾到过流行地区,则可临床诊断;确诊主要依据检测出特异性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抗原。

预防

1.防鼠、灭鼠,发现确诊或疑似为HPS的患者,要严密隔离。
   2.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的接触,减少其进入人类生活和工作场所的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3.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