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

  别名:水传肝炎

概述

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js E)是由HEV经粪-口传染,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常可引起流行和暴发,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类似于甲型肝炎。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15~70天,平均36天。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仿。青壮年多为急性起病,有发热恶心厌食、乏力、上腹不适、关节酸痛、尿色加深及出现黄疸。少数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呈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1%~2.5%,明显高于甲型肝炎的0.1%。孕妇感染可造成流产和死胎,且易恶化,病死率高达13%,妊娠晚期发病者病死率更高。本病多数自限,患病后1~2个月内康复。病程超过半年可呈慢性化。除临床型外,HEV感染也有亚临床型,亚临床型以儿童发病为高,但其预后良好。

并发症

肝内并发症主要有肝硬化、肝细胞癌、脂肪肝。肝外并发症包括胆道炎症、胰腺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再生阻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1.肝性脑病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及肝功能不全所致神经精神综合征,可发生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大量排钾利尿、大量放腹水、使用镇静药等。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认为有以下几种:
   (1)氨及其他毒性物质(如硫酸、短链脂肪酸、酚等)因门体静脉分流直接进入体循环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2)氨基酸代谢紊乱致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
   (3)假性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增多,如鱆胺、苯乙醇胺、γ-氨基丁酸等。
   2.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有:
   (1)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
   (2)胃黏膜广泛糜烂和溃疡;
   (3)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可诱发肝性脑病、腹水、感染、肝肾综合征
   3.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往往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约半数病例有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严重感染等诱因、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电解质平衡失调。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是功能性改变。
   4.感染
   重型肝炎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以胆道、腹膜、肺多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也可出现真菌感染。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和常规肝脏功能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参考,特异的血清病原学检测才是确诊的依据。同时排除HAV、HBV、HCV、CMV和EBV等病毒感染。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病原存在,则考虑为重叠或合并感染。

预防

由于本病患者在潜伏期后期症状出现前已大量排毒,即具有传染性,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隔离措施,而至今尚无主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供预防,因此戊型肝炎的预防策略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大多数戊型肝炎的流行系经水传播,所以要保证饮水安全,广泛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等,大力进行卫生宣教,管理好水源、粪便、食品和患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尤应重视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预防流行和减少发病例数。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