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

  别名:Endometritis

概述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层的急性炎症。慢性子宫内膜炎较少见,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炎症。可因子宫内膜失去其自然防御机制、病原体作用时间过长或治疗不彻底等引起。老年妇女以及有胎盘长期残留、输卵管炎、阴道宫颈炎症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等患者较易发生。

病因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是与妊娠有关的情况改变,如阴道分娩后、剖宫产后、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产科手术操作、妊娠晚期性生活、产妇体质虚弱、产前产后出血过多及流产后常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此外如长期阴道流血、刮宫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慢性疾病等也可引起急性子宫内膜炎。坏死性的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癌偶尔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侵入内膜基底层,可成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复发基础,宫内长期放置节育器,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分娩或流产后有少量胎盘组织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内膜菲薄,易受细菌感染成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间质大量浆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

症状

1.急性子宫内膜炎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有时起病急,恶寒甚至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宫颈口堵塞者可无阴道排液增多。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略增大、质软、压痛,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混浊臭味分泌物流出。
   2.慢性子宫内膜炎
   (1)可无任何症状。
   (2)可有少量或多量血浆性、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伴或不伴下腹坠胀;一些患者可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或闭经。
   (3)子宫正常或增大,有触痛。宫旁结缔组织可有明显增厚,或可扪及附件的炎性包块。宫腔积脓者可见恶臭分泌物排出。

诊断

1.急性子宫内膜炎诊断要点
   (1)病史:多见于产后、有宫腔或宫颈手术史、有不洁性交史者。
   (2)症状:发热、下腹疼痛、脓性或血性白带。
   (3)体征:体温升高,子宫压痛,子宫颈口可见大量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严重者出现败血症。对宫腔积脓者,以探针进入宫腔后见大量脓液流出可确诊。
   (4)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和/或C反应蛋白增高。
   (5)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无菌操作下吸取宫腔分泌物行病原体培养,以寻找致病原因。
   (6)影像学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内膜肿胀、增厚、中等回声;官腔积脓者可见到液性回声。
   2.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妇女、胎盘长期残留、输卵管炎、阴道宫颈炎症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等患者,出现下腹坠痛、子宫不规则出血或分泌物增多、子宫压痛。
   (2)影像学检查:有胎盘残留、输卵管炎、子宫肌瘤、息肉及宫腔积脓者,可见到相应的影像学变化。
   (3)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内膜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急性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治疗
   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等。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
   2.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控制感染,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扩宫口以利引流,亦可加服少量雌激素。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