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

  别名:口单纯疱疹

概述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感染造成的口腔黏膜,口周及面部皮肤的疱疹性损害。可以分为三种亚型,即:原发性疱疹性口炎(primary herpetic stomatitis),复发性疱疹性口炎(recurrent herpetic stomatitis),唇疱疹(herpetic labialis).

症状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
   本病又名急性疱疹性龈口炎(acute heptic gingivostomatitis)。为常见的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口腔病损。多数情况下,首次接触HSV后机体并无任何症状,为亚临床状态,或者只产生抗HSV抗体,仅极少数不能给人首次接触HSV后发病,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偶尔原发感染可表现为疱疹性皮炎、疱疹性外阴阴道炎、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脑炎及脑脊膜炎。
   疱疹性龈口炎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也有发作。可能表现为较严重的龈口炎。发病前常有接触疱疹病损患者的历史,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等急性症状,颌下及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过1~2天的前驱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游离龈也有明显的特征性的急性炎症损害;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发生成簇小水疱,特别是临近乳磨牙的上腭及龈缘出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后可引起浅表溃疡,因此临床上较难见到完整的疱。由于疱疹有成簇性,小的疱疹破后也可融合形成不规则的较大的溃疡,并可造成继发感染,表面伪膜较厚。
   除口腔内的损害外,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病损,有时可见患儿涎液流经处的口周皮肤疱疹,破溃后逐渐形成痂皮。
   虽该病有自限性,但多数未治疗的病例,病情恢复缓慢,可超过10天。在疾病期间,抗病毒抗体在血液中出现,在发病后的14~21天最高,以后抗体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多数病例,该抗体水平可保持一生。
   HSV的原发感染除口腔外,还可引起批发疱疹、疱疹性甲周炎(herpetic panonychia)、生殖器疱疹、眼疱疹、新生儿疱疹及疱疹性脑膜炎。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在原发性疱疹感染愈合以后,约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由于集体有一定免疫力,复发性病损较局限,全身反应较轻。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种,即唇疱疹及口内疱疹,以前者多见。
   (1)唇疱疹(herpes labialis 或cold sores, fever blisters):是单纯疱疹感染的最常见类型。临床表现为唇红、唇红缘及唇周皮肤好发。复发的前驱阶段,病人可感到有轻微的疲乏及不适,很快在将要复发的区域有烧灼感、痒感、张力增加。约十多个小时后,出现多个水疱,具有成簇性,多数疱在1mm以下,周围有轻度的红斑。一般疱在24小时后破裂,继之糜烂结痂。从开始发病至愈合约10天,若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过程。病损处可出现小脓疱。愈合后不留瘢痕,个别病例可有暂时的色素沉着。愈合后病毒残存于组织中呈静止状态,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在同一部位或其相邻部位再次发作。常见的复发的诱因有阳光、局部机械损伤、疲劳、免疫功能下降、感冒发热、月经、情绪紧张等。复发的间隔时间于诱因密切相关。
   (2)口内疱疹(intraoral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IRHS或intraoral secondary hepetic lesion):是较少见的临床类型,但免疫缺陷者该型并非少见。好发于表面角化并与下方骨膜紧密固定的黏膜上,如硬腭、牙龈及牙槽嵴黏膜。表现四唇疱疹,为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或小溃疡位于牙龈或硬腭。局部疼痛不适,具有自限性,一般愈合缓慢。免疫缺陷者及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口内疱疹常常为慢性且病损分布广泛,愈合迟缓。

诊断


   大多数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1.原发感染(疱疹性龈口炎)
   (1)婴幼儿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
   (3)口腔任何部位及口唇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
   (4)牙龈包括游离龈和附着龈的特征性广泛充血。
   2.复发感染(唇疱疹和口内疱疹)
   (1)成人多见。
   (2)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轻。
   (3)反复发作,往往有劳累、感冒等诱因。
   (4)损害为成簇小水疱。
   (5)唇疱疹为唇红、唇红缘及唇周皮肤好发,部位相对固定。
   (6)口内疱疹为牙龈、硬腭好发。免疫缺陷则疱疹泛发。
  
  

治疗

1.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的治疗
   该病小儿多见,因此应用抗病毒西药受限。可选择中药清热解毒制剂治疗。同时,对患儿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十分重要。必要时应卧床休息,位置体液平衡,合理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可选用抗菌漱口液,如0.1%依沙吖啶(利凡诺)、0.05%氯已定、0.5%金霉素液漱口或擦洗口腔,消除或预防继发感染。疼痛严重影响进食者,可用局部止痛剂漱口或擦洗。伴有高热严重的继发感染,应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
   2.复发性单纯疱疹的治疗
   复发性唇疱疹全身反应轻,比较有效的治疗是早期局部用抗病毒制剂,如5%碘苷液或5%阿昔洛韦软膏。如果有继发感染,可用0.1%依沙吖啶也湿敷15分钟,每天两次,外用抗生素软膏。唇疱疹还可用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治疗口内疱疹同样可应用局部抗病毒制剂,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漱口液含漱,局部止痛漱口液含漱等。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口服维生素C等。
   3.目前多数抗病毒药物于病毒颗粒的接触问题尚未解决,药物本身的安全行还纯在问题。因此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较少。1981年在美国首先使用的阿昔洛韦[aciclovir,化学名9-(2)-羟基乙氧甲基],由于能进入感染的细胞,并进一步在细胞内磷酸化,成为三磷酸盐的形式进入病毒DNA,移植DNA聚合酶而成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由于阿昔洛韦抑制病毒的复制,因此该药的全身治疗应在发病早期,且小儿慎用,可用于严重病例及预防。口服1次两片(每片100mg),每日5次,连续服5~7天。该药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症状、皮疹及头痛。此外,今年来又有较之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万昔洛韦(valaciclovir)及泛昔洛韦(famciclivir)等抗疱疹病毒药物问世。
   对愈合缓慢、复发频繁的患者,还可酌情应用左旋咪唑、干扰素、聚肌胞及转移因子治疗。由于皮质激素易使病毒感染扩散,一般禁用。

预防

1.原发感染通过接触单纯疱疹患者的皮肤、黏膜病损而感染,单纯疱疹的活动感染者及无症状的排毒者的涎液、粪便中都有病毒存在,因此患者应避免接粗儿童。
   2.复发感染时由于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所致,应避免复发的诱因,以减少复发。
   3.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口服、人白细胞干扰素静脉应用均可一定程度减少复发。此外,减毒HSV疫苗及灭火HSV疫苗正在研制中,但尚未用于临床。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