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雷诺病

雷诺病

  别名:雷诺综合征

概述

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以往称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常为情绪激动和受寒冷所诱发。

病因

本病主要为肢端小动脉的痉挛,其原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2.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3.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关。
   4.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
   5.也有人认为,初期是肢端小动脉对寒冷有过度反应,其后由于长期的血管痉挛,使动脉内膜增生、血流不畅,若再有使肢端小动脉血流减少的各种生理因素,即可作 用于病变动脉而引起发作。
   6.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7.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乙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药物所致的血管炎以及Sjogren综合征等。
   8.晚近,提到血小板破坏的加快,血清素或血栓素A2等因子的释放引起血管收缩;
   9.阻塞性动脉病变,如微循环栓塞、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
   10.物理因素,如震动性损伤、直接的动脉创伤、冻伤等。
   11.某些药物所致,如麦角、铅、铊、砷等中毒,聚氯乙烯,丙咪嗪,β-阻滞剂,细胞毒药物,避孕药或雌激素等。
   12.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如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拐仗使用不当压迫腋部、肿瘤压迫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颈椎炎或髓核破裂、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或脊髓痨等。
   13.血液病,如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症、血小板增多症、血管内凝血病变、血栓性或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
   14.变异性心绞痛病人中26%有偏头痛、24%有雷诺综合征,提示本病病人中有一种多区域动脉痉挛的全身性缺陷。
   15.有报道本病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关,可能反映有继发于心排出量严重减少的周围血管张力的异常增高。

症状

起病缓慢,一般在受寒冷后,尤其是手指接触低温后发作,故冬季多发。发作时手指肤色变白,继而紫绀,常先从指尖开始,以后波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伴有局部冷、麻、针刺样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而腕部脉搏正常。发作持续3~10min后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而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色泽。局部加温、揉擦、挥动上肢等可使发作停止。受累手指往往两手对称,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以后波及其他手指,拇指因血供较丰富多不受累,下肢受累者少见。发作间歇期,除手足有寒冷感外无其他症状。
   病程一般进展缓慢,约1/3患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可达一小时以上,常需将手(足)浸入温水中才能缓解,伴有手指(趾)水肿,温暖季节中环境温度的轻微降低,情绪的稍微激动,都可引起发作。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呈持续状态,间歇期几乎消失,有局部组织营养性变化,如皮肤萎缩或增厚,指甲呈纵向弯曲畸形,指垫消瘦,末节指骨脱钙,指尖溃疡并向指甲下扩展,引起指甲与甲床分离,伴有剧烈疼痛。此外,还可能引起指端坏疽。10%~12%患者在长期患病后可出现局限的指(趾)皮肤硬化。
   最常见为只有两手受累,有时可有两手和两足均受累,极少见为累及鼻、两颊、两耳和颏。非典型发作也不少见。在这些病人中,指和趾的受累不对称,只有1个或2个指或趾受累,甚至只有指或趾的一部分受累,指或趾受累最严重的部分是最远端。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1.发作由寒冷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2.两侧对称性发作。
   3.无坏死或只有很小的指(趾)端皮肤坏死。
   结合激发试验和指动脉压测定可鉴别痉挛型和梗阻型;通过特殊血液检查,2%~5%患者可找到发病的原因。单侧病变提示为继发性疾病。

治疗

用交感神经阻滞剂及其他血管扩张剂,以解除血管痉挛,降低周围血管对寒冷刺激的反应。可选用:
   1.盐酸妥拉苏林:口服开始25mg/次,4~6次/d,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剂量。局部有疼痛和溃疡形成者,如患者能耐受,每次剂量可增至50~100mg。肌注剂量为25~100mg/次。必要时可用25~5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内静注或动脉内注射,1~2次/d。
   2.盐酸酚苄明
   3.双氢麦角碱(海特琴):舌下含片0.5mg/次,每天数次。口服1mg,3次/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也可以0.15~0.6mg肌注或动脉内注射,1~2次/d。
   4.烟酸:口服50~200mg,3~4次/d。肌注或静注10~50mg/次,1~2次/d。
   5.硫酸胍乙啶:口服5~10mg,3次/d。也可与苯苄胺合用。
   6.甲基多巴:口服250mg,3次/d。
   7.利血平
   (1)口服:0.25mg,3~4次/d,共1~3年。
   (2)肱动脉或桡动脉内注射:0.25~0.5mg溶于2~5ml生理盐水内,1次/4d。适用于重症者,并可使肢端溃疡愈合。
   (3)静脉阻滞注射法:肘关节上方置压脉带,穿刺远端静脉后,压脉带内注气使压力维持在250mmHg,然后将0.5mg利血平溶于50ml生理盐水内缓慢静注,使药物渗到肢端。其疗效与动脉内注射相似,可起到药物性局部交感神经切除术的作用。疗效一般维持7~14天。
   8.哌唑嗪:口服1~5mg,3次/d。
   9.钙通道阻滞剂
   (1)硝苯地平(对心率慢者),口服10~20mg,3~4次/d。
   (2)地尔硫卓(对心率快者),口服30~60mg,3~4次/d。
   10.硝酸甘油软膏或PGE软膏局部涂擦。
   11.前列腺素
   (1)PGE1或PGI2:剂量为6~10ng/(kg.min)持续静滴数小时~3天。
   (2)伊洛前列素(Ilo-prost):为PGI2的同类药,剂量为0.5~2ng/(kg·min),静滴数h。
   (3)米索前列素(Misoprost):为PGE1的同类药,口服剂量为0.2mg,3~4次/d。
   12.司坦唑醇(羟甲雄烷吡唑):是一种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酶作用的同化皮质醇激素,口服5mg,2次/d,3个月为一疗程。
   1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odothyronine) :25μg,3次/d。此药可使基础代谢率增高,通过体温调节反射使皮肤血管扩张。此药与利血平合用疗效更佳。
   14.β-组胺(Betahistamine,Trivastal):饭后口服,采用递增法。头3天,1次/d,1片/次;第4~6天,2次/d,1片/次;第7~9天,3次/d,1片/次;以后4次/d,1片/次,至少2周。
   15.胰舒血管素(Padutine)
   (1)肌注:10U,1次/d。长效制剂10~40U,每天或隔天1次,或40U,每周2
   次,2~4周为一个疗程;
   (2)口服:10~50U,3次/d。肠溶片200~600U,2次/d,空腹服用。
   16.Katanserin:为一抗5-羟色胺2(5-HT2)受体药物,静脉给药,10mg/d,可使症状明显缓解,溃疡愈合。

预防

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寒,可饮少量酒。不吸烟,避免应用各种收缩血管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避免创伤,及时治疗可引起血管损伤的各种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积极治疗原发病。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发作。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