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食管炎

食管炎

  别名:Esophagitis

概述

食管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外伤后感染引起黏膜损伤;各种理化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等为常见原因。急性食管炎食管黏膜呈弥漫性血管扩张,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慢性食管炎黏膜表现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或有角化,黏膜下有炎性细胞浸润。急性典型症状为局部疼痛与吞咽障碍;慢性者表现有胸骨后闷痛、胸骨后灼热感与食管内食物通过缓慢、受阻等,本章主要讨论急性、慢性食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措施等。

病因

1.急性食管炎(esophagitis)
   可因外伤后感染而引起,如机械性损伤,食管镜检查,探子扩张、胃管留置等所引起的黏膜损伤,或误咽异物及粗糙食物等,发生黏膜损伤继发感染;各种物理与化学刺激,如烈性酒、过热的食物及其他有刺激性饮料、食物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或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白喉、猩红热与痢疾等,可并发本病。
   2.慢性食管炎的病因
   (1)急性食管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转为慢性。
   (2)上消化道与上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病灶,如牙齿、鼻、鼻窦与扁桃体等部位慢性炎症病变。这些病灶经常排出细菌进入食管内,引起感染。阑尾炎、胆囊炎等也可因病灶感染而发生食管慢性炎症。
   (3)食物停留后发酵引起食管黏膜慢性炎症。常见于食管狭窄、肿瘤或贲门痉挛等,使食物不能迅速通过,发酵分解物引起刺激,或继发感染。
   (4)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缺乏,造成局部易感因素、如维生素A可防止食管上皮组织的角化,并能诱发表层细胞转变为分泌黏液的细胞;当机体缺乏维生素A时,可使食管上皮增生与角化,失去柔润性,易因外力作用而破损,导致感染发生。
   (5)胸、腹腔脏器如心、肺、肝与脾等慢性病变引起的食管静脉瘀血。
   (6)嗜好烈性酒与辛辣调味品,进食时狼吞虎咽,均易造成食管的慢性炎症。

症状

1.急性食管炎
   典型的症状为局部疼痛与吞咽障碍。
   (1)疼痛:一般出现于胸骨后方或背部左侧肩胛骨下方,呈钝痛或刺痛,自发或进干食、粗食或热食时出现并加剧,或有摩擦感,进流食或半流食时疼痛缓解甚至消失。深呼吸、咳嗽或增加腹压时,疼痛加剧。
   (2)吞咽障碍:早期因吞咽疼痛时可发生食管痉挛,后期因瘢痕收缩,均可发生吞咽困难,但早期有发作性吞咽困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持续性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感到食物向下缓缓通过。
   2.慢性食管炎
   胸骨后闷痛,也可表现为上腹部、背部左侧肩岬骨下方或胸腔深处的闷痛,进食较热或粗糙、干燥食物时疼痛明显加剧。患者常因闷痛而致情绪忧郁低落。
   很少有吞咽困难,可表现为胸骨后可有灼热感与食管内食物通过缓慢、受阻,或深重、压迫、牵曳、膨胀等感觉。有部分患者有反刍现象,即在进食后不久,有食物吐出,但无酸味。如进食后感上腹部胀满,表示食管内已有瘢痕性狭窄。

诊断

1.急性食管炎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但需与食管外伤与食管异物等鉴别。食管钡剂造影可无变化,因轻微黏膜肿胀很难由一瞬而过之钡剂所显示,有时可见钡剂通过缓慢;若炎症区有激惹,钡剂通过反而加快。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红肿,易出血,或出现上皮剥脱的糜烂面。有时可见假膜、溃疡,黏膜上皮剥脱。还可见到食管管腔狭窄,可累及贲门部。
   2.慢性食管炎
   根据症状,食管造影与食管镜检查,一般不难诊断。闷痛局限于胸背部,与吞咽食物或涎液时有关,发生反刍时无酸味,食管钡剂造影示多数无异常发现,部分病例显示上段食管蠕动增快;并可查出瘢痕性狭窄,其上部有食管扩张。食管镜检查可见食管局部黏膜苍白,黏膜增厚、粗糙或有水肿及分泌物增多等。病变较久者,可发生肉芽或溃疡。必要时可施行活检,以与肿瘤区别。

治疗

1.急性食管炎
   (1)以次碳酸铋1.0g吞服,或用磺胺嘧唑1.0g加次碳酸铋1.0g吞服。服药前先进食,然后将药粉调成糊状徐徐咽下,使其附着于炎症部位,吞服后要禁食。每4小时吞服1次。
   (2) 疼痛剧烈,应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药物,并卧床休息。
   2.慢性食管炎
   吞服次碳酸铋粉剂,每日4次,每次1.0g。每日多次,少量服用橄榄油、麻油或蜂蜜水等。口服维生素A及B2等。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