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半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

  别名:Udp葡糖-己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

概述

半乳糖血症是半乳糖代谢过程中相关的酶发生缺陷或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包括半乳糖血症Ⅰ型、半乳糖血症Ⅱ型和半乳糖血症Ⅲ型三种类型,分别由编码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GALT)、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GALK)和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表异构酶(uridine diphosptlate galactose-4-epimerase,EPIM)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这三种遗传性糖代谢病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GALT缺乏症(GALT deficiency)(0MIM230400)即半乳糖血症Ⅰ型,又称经典型半乳糖血症,在人群中最为常见,估计白种人群的发病率为1/47000,菲律宾人群约为1/106006,中国台湾地区人群约为1/400000,我国大陆尚无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

本病纯合子患儿的酶活性缺如或显著降低;杂合子携带者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500名。酶的缺陷使患儿体内有大量α-D-半乳糖-1-磷酸(Gal-1-P)积累,产生抑制糖代谢途径多种酶的细胞毒性,阻断了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异生,导致低血糖。半乳糖的还原产物半乳糖醇在晶体,半乳糖-1-磷酸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存积,可导致白内障、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汁淤积,以及脑、肾这些器官功能受损。

症状

患儿出生时正常,在开始喂奶后才出现症状,因母乳中乳糖含量较牛乳高,故母乳喂养儿症状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及肝疾患。
   1.肝受累表现:患儿于出生后开始喂奶不久即出现呕吐、腹泻、拒食、烦躁不安,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出现黄疸、肝大,而停食乳食后能迅速好转,若不能及时诊断而继续喂给乳类,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出现肝硬化、脾大、腹水,渐消瘦衰竭,皮肤黏膜出血等终末期症状,约30%~50%患儿在病程第1周左右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于短期内死于并发感染或肝功能衰竭。
   2.眼部症状:患儿可于出生后数目内即出现白内障,早期角膜混浊呈分散的点状分布,需用裂隙灯才能看清。因此临床上不少病例发现较迟。
   3.智能障碍及其他症状:若能存活数月,可发现患儿有进行性智能低下及体格发育障碍。有些病例可反复出现低血糖惊厥,少数轻症患者在生后数年才被发现。

治疗

急性期及病情严重者或低糖血症和低蛋白血症患儿需静脉输给葡萄糖和新鲜血浆,并注意补充电解质。对合并败血症的患儿应加强抗感染,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逐日检验尿内半乳糖以资监护。

预防

1.用绒毛细胞,经培养的胎儿成纤维细胞或羊水细胞作酶测定,进行产前诊断。
   2.若确定子代为半乳糖血症者,即应终止妊娠。
   3.若孕妇为本病患者或杂合子携带者,孕妇应避免乳类食物。
   4.因半乳糖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胎盘损害胎儿。通过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可有效预防患儿发病。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