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核黄疸

核黄疸

  别名:高血胆红素脑病

概述

核黄疸又称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
  

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溶血所致。

症状

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

诊断

先要分辨诊断核黄疸处于的临床分期:
   1.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μmol/L(15mg/dl)。
   2.核黄疸第一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μmol/L(15mg/dl)。
   3.核黄疸第二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
   4.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遗留后遗症。

治疗

用药原则:
   1.核黄疸早期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为主,可静脉补液供给热量,另静滴白蛋白或血浆、地塞米松,口服苯巴比妥尼可刹米、10%活性炭溶液、琼脂等,光疗、输血。
   2.重型病例除上述治疗外,可换血治疗。
  

预防

发现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出院后定期到儿童保健门诊复查,检查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治疗。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