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冻疮

冻疮

  别名:Chilblains

概述


   天气寒冷引起局部皮肤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所致。相关因素包括潮湿环境、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鞋袜过紧和缺乏锻炼等,部分患者可能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患有冷球蛋白血症。
  
  

病因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潮湿和冷风的刺激可使病情加重。
  
  
  

症状


   冻疮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
   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和耳廓等处,两侧分布。皮损持续3周左右而缓解,严重者可持续整个冬季。典型的皮损为局限性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表面紧张。触之较柔软,压之可退色,压力去除后颜色逐渐恢复。如果受冻时间较长,局部组织缺氧及细胞损伤较剧,可出现水疱、破溃、糜烂、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萎缩性瘢痕。自觉瘙痒,受热后加重。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有浸润性的斑对称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偶尔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巾显著消
   退,国外发生者常有骑马嗜好此外,冻疮还可与脊髓灰质炎、白血病前期、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冻疮型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疾病伴发。
  
  

诊断


   1.初起时表现为局限性红斑或青紫色肿块,触之冷凉,压之退色。
   2.以后肿胀加剧,发生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形成糜烂溃疡,有渗液或结黑色血痂,愈后遗留瘢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
   3.早期无不适感觉,或局部有麻木感,以后有痒、胀和灼热感,暖后尤甚,有溃疡时则感疼痛。
   4.好发生在手足背面、足跟、手指、足趾及耳郭等处。常对称分布。
   5.经常在初冬季节即开始发病,气候转暖可自愈,次年冬季常再发。
   6.多见于儿童、妇女或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
   7.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其他寒冷过敏性疾病,或有家族性。
   8.必要时进行冷凝蛋白检查。
  
  

治疗

1.系统治疗:口服烟酰胺(50~100mg,每日3次)、硝苯地平(10~20mg,每日3次)等血管扩张剂;丹参(20mL)或脉络宁(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盐酸山茛菪碱(5~10mg,每日3次)、维生素E(200 mg,每日3次)、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和己酮可可碱(商品名潘通,100 mg,每日2~3次)均有一定的疗效。
   2.局部治疗: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辣椒酊、维生素E软膏、复方山莨菪碱软膏等。可用桂附煎药液浸泡患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揉搓患处。方药组成: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各20g,加水3000 mL,煎沸,稍冷后用。已破溃者外用5%硼酸软膏、10%鱼石脂软膏或1%红霉素软膏等。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遇冷时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着过紧鞋袜;
   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烤烘;
   4.伴有其他相关系统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5.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疗程15~20天。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