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口腔结核

口腔结核

  别名:口腔

概述

口腔结核(oral tuberculosis)是结核病在口腔的表现,由于机体免疫力、结核杆菌的毒性和入侵途径的不同,病变表现和不一致,临床上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体征,如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骨髓然 以及冷脓肿等。
   近年来,由于化学疗法的发展,预防对策的强化,卫生和营养状况的改善,结核病历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口腔结核性病变是感染型肉芽肿性疾病,临床并不多见;由于口腔黏膜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强,故原发于口腔黏膜者很少见,绝大多数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据世界各国粗略统计,口腔结核发生频度约是全身结核病患者的0.05%~1.14%。

病因

结核杆菌为革兰阴性菌,口腔结核均在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时,少数病例由于口腔黏膜本身轻微损伤,直接由患处侵入口腔黏膜或皮肤产生原发性感染,亦称原发性口腔结核(结核性初疮)。
   大多数口腔结核病例是由组我感染的途径感染的,如经血循环、淋巴液传播,有活动性内脏结核(如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杆菌经痰液进入口腔黏膜创口,或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时可由自然腔道蔓延至口腔黏膜和皮肤而致病。

症状

本病中类很多,病损持续时间较长,病变类型及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变化和大,表现不尽相同。
   口腔黏膜损害患者多有发热、乏力不适全身症状,病损处疼痛明显。其中结核性溃疡在口腔结核中最为多见。
   1.结核性初疮:多见于龈、拔牙窝、咽、舌、移性皱褶、颊、唇、体质较差的儿童或青少年较多见。被细菌侵犯处黏膜往往在2~3周潜伏后出现一小结节,逐渐发展呈溃疡,可伴有疼痛及局部淋巴结结核。
   2.结核性溃疡:
   (1)多见于体质较弱的、有结核病史(肺、肠结核)或于结核病患者接触密切者,亦即二次感染者。
   (2)多见于舌、上腭、唇、移性皱褶。
   (3)溃疡边缘不整齐微隆起,有倒凹,似鼠咬状,溃疡深在,呈穿掘样,为结核性溃疡的特征。溃疡表面带有粟粒状小结节,呈颗粒状创面,为桑椹状肉芽肿,上覆有 少量脓性分泌物,边缘和基底柔软,无硬结。舌背的结核性病变有时不呈类圆形的溃疡,而呈纵的裂缝,腭及龈黏膜结核,有时以增生为主,形成肉芽肿性病变,这些应引起我们重视。
   3.皮肤损害:
   (1)好发于鼻、口唇部周围皮肤结核,可向口唇发展,临床较少见。
   (2)损害为散在分布的、数量不等的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结节,呈淡黄色,质软微隆起,边界清楚,周围正常皮肤呈苍白色,结节可相互融合、破溃、增生,结节破溃后呈肉芽肿样损害,出现组织坏死脱落,组织缺失,似狼噬状,形成狼疮样损害,黏膜损害于皮肤近似。

诊断

1.多见于体质较差的儿童、青少年、老人。
   2.仔细询问病史,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3.口腔黏膜损害为特有的结核性溃疡像:边缘不规则,表在性、穿掘性、有痛性,小颗粒状溃疡,基底柔软,无硬结。
   4.结核胸透、摄影、CT、血沉、细菌培养基结核菌素试验等试验室检查,判定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亦很重要。
   5.活检组织检查可见特殊的结核结节,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治疗

1.抗结核治疗:应严格按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根据病情,联合选用抗结核菌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几种抗结核杆菌药同时应用,或加链霉素,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异烟肼(isoniazid):成人100mg,每日3次,或300mg,早饭前2小时顿服。
  利福平(rifampicin):成人0.45g,早饭前1小时顿服。
   2.局部治疗:溃疡基底部封闭治疗:
  异烟肼:100mg/次,基底封闭隔日1次。
  链霉素:0.25g/次,加蒸馏水2ml,基底封闭隔日1次。
   溃疡面可选用抗结核药涂抹。
   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句法感染,采取消毒、止痛等措施。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