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别名:Tolosa hunt综合征概述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亦称Tolosa Hunt综合征。是一种因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组织引起的眼眶疼痛,并出现动眼(Ⅲ)、滑车(Ⅳ)、展神经(Ⅵ)和三叉神经第一支(Ⅴ1)功能障碍。临床上较少见,且病因多样,容易误诊。
病因
病因目前仍不明确,通常认为,前庭神经元炎病人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Shimizu等在57例前庭神经元炎病例中测定血清各种病毒抗体水平,26例显示病毒抗体效价升高达4倍以上,故推断此病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Chen等研究认为前庭神经元炎主要影响前庭神经上部,其支配水平半规管和前垂直半规管,而后垂直半规管和球囊的功能受前庭神经下部支配而不受影响。Goebel等以解剖标本作研究认为,前庭神经上部的骨道相对较长,其和小动脉通过相对狭窄的通道,使前庭神经上部更易受到侵袭和可能起迷路缺血性损害。
另外,亦有报道认为,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可因内听道狭窄引起前庭神经缺氧变性而发病。Schuknecht等(1981年)认为,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眩晕反复发作。
症状
1.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以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早期一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额部或颞部。可有恶心、呕吐。疼痛的性质大多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剧痛。数天后痛侧眼肌可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展神经。可表现为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球固定,眼球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眼内肌受累相当少见。
2.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病变亦可使眼球、眼眶部静脉回流受限,产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也可有视乳头水肿。
3.有些患者可损害三叉神经第1、2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出现Homner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缩小。
4.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有以下特点:
(1)复发的时间间隔可数月到数年,以1~5年最为常见,由于复发的时间间隔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因而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对诊断本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复发时病变部位与前次发作可在同侧,也可在对侧。其中以侵犯同侧较为多见。但左右侧可交替发病亦是本综合征特征之一。
(3)复发时症状与前次发作可相同,也可不同。
诊断
临床诊断THS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必须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痛性眼肌麻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并需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排除其他病变。临床表现的诊断要点如下:
1.亚急性起病,一侧眶后或眶上缘持续性疼痛。
2.以第Ⅲ、Ⅳ、Ⅵ对脑神经损害为主,可合并有V1~2及第Ⅱ对脑神经损害,有或无瞳孔改变。
3.症状反复发作,可自然缓解和再发。
4.能除外引起痛性眼肌麻痹的其他疾患。
5.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治疗
Tolosa-Hunt综合征对激素治疗高度敏感。目前主张早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如症状明显改善,可帮助诊断。部分患者眼肌运动麻痹可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有改善,眼眶周围的疼痛很快消失。强的松60~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3天或氟美松10mg静脉注射,然后逐渐减量。治疗需持续至症状消失1~2周后,以防复发。病初可同时加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后期配合针灸、理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