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鼻息肉

鼻息肉

  别名:Nasal polyps

概述

鼻息肉(nasal polyp)为鼻部常见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筛窦、上颌窦、中鼻道、中鼻甲及筛泡等处。后鼻孔息肉(choanal polyp)多来自上颌窦,经上颌窦自然开口而坠入后鼻孔。

病因

学说甚多,但多数学者趋向于:
   1.变态反应:马瑞琴等(1992)通过鼻息肉匀浆上清液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鼻息肉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认为其与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并发现鼻息肉匀浆上清液中IgE及IC(免疫复合物)含量均高于同一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且发现IC在鼻息肉微血管基底板沉积。国外Drakee Lee(1984)亦报道息肉液中IgE水平高于血清。小川(1986)及Small(1986)亦分别发现息肉液体中有高水平IgE免疫复合物。
   2.慢性炎症:鼻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或鼻窦脓性分泌物的经常刺激,鼻黏膜充血、肿胀、静脉淤血、渗出增加,加之细菌毒素的作用,也促使小血管渗出增加及黏膜水肿加重,久之发生息肉样变。另外,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不动纤毛综合征”(immotile cilia syndrome)及“囊性纤维性变”(cystic, fibrosis),由于纤毛及黏膜功能障碍,导致黏膜反复感染而产生鼻窦炎和鼻息肉。

症状

1.鼻塞:渐进性持续性,单侧或双侧。
   2.多涕:因多伴有鼻窦阻塞性炎症,分泌物呈黏脓性或脓性。
   3.嗅觉障碍:系息肉堵塞及嗅区黏膜慢性炎症所致。
   4.头痛:系鼻窦受累之故。
   5.听力下降:如息肉坠入后鼻孔,堵塞咽鼓管咽口,即可出现耳部症状。

并发症

1.鼻窦炎: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连续,当鼻息肉位于窦口并阻塞之,则易发生鼻窦炎。
   2.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阿司匹林三联征的患者。亦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鼻息肉患者中20%~30%合并有哮喘或哮喘病史,早年认为与鼻肺反射有关,近来则认为是上下呼吸道炎症一致性所致。
   3.分泌性中耳炎:当鼻息肉压迫咽鼓管咽口或继发炎性物质刺激咽鼓管时,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诊断

根据临床特点和检查,诊断较易。

治疗

1.糖皮质激素:如果鼻息肉的性质确定,所有患者在外科治疗前后都可接受药物治疗。较小的息肉可能仅使用鼻内局部糖皮质激素即有效,而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龙0.5mg/kg,每天早晨顿服,疗程5~10天;同时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并维持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药物息肉切除”(medical polypectomy)。鼻内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小息肉体积和延缓息肉生长。由于鼻息肉易于复发,推荐长期持续治疗。一般来说,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息肉需延长治疗时间,但是尚无证据显示应持续多久。
   2.大环内酯类药物:来自日本的研究还显示,大环内酯类药物口服数周至数月能使鼻息肉减小,并与降低鼻分泌物中IL-8水平有关。
   3.抗白三烯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哮喘的治疗,可能对阿司匹林敏感性鼻-鼻窦炎有效,而对鼻息肉的疗效已在一项开放性研究中得到初步肯定,但仍需要安慰剂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