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知识问答  > 知"瘟"防"疫"  > 接触宠物、动物,注意避染动物病 >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进入恢复期后,病人体温逐渐消退,症状随之好转,进入恢复期,病人慢慢康复。但是,钩端螺旋体有时并不甘心失败,它还会杀个“回马枪”,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超敏反应,病人再次发烧,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

 再度发热也被称为“后发热”,一般发生在第一次发热体温消退后1~5天,体温多在38~38.5℃,1~3天后自行退烧。

 有些病人在退烧后1周至1个月时发生眼部症状,表现为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也可发生巩膜表层炎、球后视神经炎等;一些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及周围神经受损、脊髓损害等;还有极少数病人在两侧胫骨前皮肤于恢复期出现结节样红斑,伴发热,2周左右好转。这些症状都属于钩端螺旋体症的后发症。出现“后发症”的病人尽管是少数,但眼部和神经系统后发症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治疗,有可能遗留下长期的后遗症。

 后发症的发生与治疗的早晚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治疗越早,抗生素使用得越及时,病情恢复较快,后发症较少;疾病越严重,在早期和中期的并发症越多,后发症越常见。因此,在钩端螺旋体症的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就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去看病,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恢复得越快,后发症越少见。



分享到:
(创建时间 2012-12)
主编:  蔡晧东     编撰:  c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