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水痘肺炎

水痘肺炎

概述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由水痘病毒引起,多发生于成年人。冬、春为好发季节。肺炎症状多发生于出疹后2~6天,亦可出现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少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于数天后恢复,大部分除典型皮肤表现外,常有高热,可达40℃,咳嗽、血痰、咯血、胸痛,严重时出现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继发细菌感染时咳脓性痰,约40%患者由于低氧血症出现发绀。严重时病情迅速恶化,肺内病变扩散产生严重动静脉分流而引起呼吸衰竭。水痘肺炎根据接触史、典型的水痘皮疹经过和临床表现以及肺部X线呈肺炎表现可作出临床诊断。
  

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皮肤皮疹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病毒属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直径150~200nm。水痘病毒产生的肺炎称水痘肺炎。
  若患者原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器官移植后,以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治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肺炎的机会则更多,老年患者由于严重肺炎常可产生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严重感染的妊娠妇女病死率可高达45%。
  

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4天,水痘肺炎多见于成人水痘患者和免疫受损者中,肺炎症状多发生于出疹后2~6天,亦可出现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少数患者症状轻微,可于数天后恢复,大部分除典型皮肤表现外,常有高热,可达40℃,咳嗽、痰血、咯血和胸痛,严重时出现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命。继发细菌感染时咳脓性痰,约40%患者由于低氧血症出现发绀。严重时病情迅速恶化,肺内病变扩散产生严重静动脉分流而引起呼吸衰竭。体检胸部体征少,可闻及哮鸣音或湿性啰音,极少发现肺实变体征,常与胸部X线征象所示肺部病变不相称。下气道病毒感染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大多数病人有头痛,发热,肌痛和常带黏液脓性痰液的咳嗽。
  

并发症

致死病例常有肺水肿,亦可发生休克。
  

诊断

水痘肺炎根据接触史、典型的水痘临床表现以及肺部X线呈肺炎表现可作出诊断。水痘未能确诊时,可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见疱疹病毒颗粒或取疱疹内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作病毒分离。亦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测定以助诊断。痰涂片发现细菌稀少而有大量单核细胞,或找不到可能的细菌性病原体,则支持病毒性肺炎的诊断。鉴定病毒一般困难,但在流行期间,对重病人可能很重要。合并皮疹性病毒感染的肺炎(如麻疹,水痘或疱疹)可根据包括皮疹在内的有关临床症状作出拟诊。大多数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特异诊断需要从咽喉冲洗物或组织内找到病毒。在细胞病理学或活检标本中检出典型包涵体或采取血清学方法亦可作出诊断。大多数医院化验室无力作病毒培养。在疾病流行期间有典型症状加上急性和康复期血清作血清学检查,或呼吸道分泌物的荧光抗体染色,一般可对流感作出诊断。
  诊断病毒性肺炎应与由细菌引起的继发性肺炎相鉴别。
  1.实验室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助诊断。荧光法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助诊断。周围白细胞计数常低下,但也可能正常或中等度升高;当有双重感染时常可升高。
  2.其他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的最常发现是间质性肺炎或周围支气管壁增厚。大叶性实变和胸腔积液少见,但可在有细菌性双重感染时发生。胸部X线征象呈两肺弥漫性结节浸润或网织状阴影,病灶可融合呈广泛浸润灶影,常分布于肺门或肺底部。可出现两侧胸腔积液征象。病变较轻者多于1~2周内吸收,亦有延长至数月始吸收者,最后可能遗留散在的钙化灶。电镜检查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见疱疹病毒颗粒,或取疱疹内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作病毒分离可确诊。
  

治疗

水痘肺炎的治疗除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有一定效果,其为一种抗DNA病毒药物,多数病人于用药24~48h后退热,症状改善。肺部严重感染特别是低氧血症并发呼吸衰竭时,除氧疗外,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加用机械呼吸治疗。糖皮质激素一般忌用,因其他原因应用激素者,如病情许可,尽量减至生理量,必要时考虑停用。对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或水痘的肺部感染者,一般主张用阿昔洛韦。在器官移植的受者中,巨细胞肺炎可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以及使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这种治疗对AIDS病人无明显疗效。
  有些病人,尤其是流感病人,如合并细菌感染则需抗生素治疗。常见主要病原体是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甲型β-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球菌。致病微生物,病人年龄和合并症各异,预后也有很大差别。治疗依据病原体而定。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隔离患者至疱疹结痂。与水痘患者有接触儿童可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减轻症状,有一定预防作用。国外主张对易感的免疫低下接触者、孕妇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注射或应用水痘病毒减毒疫苗,有预防作用。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