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急性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

概述

急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病毒为主的感染性(后)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偶见于年长儿童和成人。

病因

细支气管炎相关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分类:
  1.吸入性损伤毒气(如氮氧化物)、灰尘、刺激性气体(如氯气)、金属粉尘、有机粉尘(过敏性肺炎)、香烟、可卡因、燃烧烟雾。
  2.感染后(最常见于儿童)
  (1)急性细支气管炎。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纯疱疹病毒、HIV、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Ⅲ型),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粘质沙雷菌、百日咳杆菌、B组链球菌、耘型隐球菌、星型诺卡菌、卡氏肺孢子虫。
  3.药物性青霉胺、六甲胺、L-色氨酸、白消安(白血福恩)、金制剂、头孢菌素、胺碘酮、醋丁洛尔、百草枯中毒。
  4.特发性
  (1)无相关疾病:隐源性缩窄性细支气管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间质性肺病,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即特发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原发性弥漫性增生。
  (2)与其他疾病相关:器官移植(骨髓、心肺)相关;结缔组织病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远端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嗜酸性细胞肺炎。
  (3)其他偶有相关的疾病:放射牲肺炎;吸人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炎;特别是Wegener肉芽肿;慢性甲状腺炎。
  

症状

1. 起病急骤,1~3天内迅速出现呼吸增快和咳喘,伴有激惹、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
  2. 上呼吸道流涕症状和咳嗽常为细支气管炎发作的先兆。先兆期常有1~7天的轻度发热。下呼吸道累及后,则出现重度咳嗽和高热。
  3. 咳嗽是细支气管炎的突出症状,先为阵发性干咳,以后伴有咳痰,多为白色粘稠痰液。同时出现轻重不等的喘憋。与普通肺炎相比,喘憋症状较严重,出现亦早。
  4. 发作时呼吸浅而快,伴有呼气性喘呜,呼吸频率达每分钟60~80次或更快。缺氧严重时可出现神志模糊、惊厥、昏迷等脑病征象,严重低氧血症时出现青紫。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但一般不严重。
  

诊断

1. 根据临床表现表现、患儿年龄及发病地域、季节资料等诊断。
  2. 病原体: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或检测出病毒抗原。
  3. 血清学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
  

治疗

治疗原则
  1. 氧疗对细支气管炎很重要,婴幼儿缺氧主要是由于通气/灌注异常,故吸入低浓度氧有效。以面罩吸氧弗带有湿化装置者为佳。
  2.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适当湿度、温度;患儿因呼吸急促使不显性失水增加,应少量多次喝水。
  3. 不能进食或重症者应静脉补液。脱水的纠正有利于喘憋症状的好转。
  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目前已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细支气管炎。剂量0.8mg/(kg•h),每天雾化12 ~18小时,连续3~5天。如通过机械呼吸给予利巴韦林需特别注意避免呼吸阀阻塞。
  2.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仍有争议。大多数病儿的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对气道阻塞不起主要作用。多数研究证明β-肾上腺素能药物对肺功能的改善无益。但少数婴儿雾化或胃肠外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症状会有所改善。
  3. 糖皮质激素对细支气管炎无益。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支气管炎后持续喘息的患儿雾化吸入表面作用激素显示有效。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