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

  别名:Vitamin d deficiency

概述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病因

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

症状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造成以骨代谢和发育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1)早期:一般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是非特异性症状如夜惊、多汗、盗汗、烦躁、生长迟缓(生长速率低减)、进食差、睡眠不好。已有血生化改变。
   (2)活动期:突出表现在骨骼营养和发育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以颅骨体征为主,颅骨软化、方颅。
   6个月以上婴儿:以长骨干骺端体征为主,肋骨串珠、手(足)镯、下肢、胸廓、脊柱畸形。前囟门关闭延迟。多种血生化改变。
   (3)恢复期:经日光浴/紫外线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骨骼病变恢复。不同程度血生化改变。
   (4)后遗症期:多出现在2~3岁以后儿童,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值恢复正常,但可见遗留的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见于小婴儿。主要原因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进程中甲状旁腺功能过度应激造成应答迟钝,不能有效调节血钙水平到正常范围。
   (1)症状:突发无热性惊厥、喉痉挛、手足搐搦发作终止后一切如常。上述症状多见于冬春。
   (2)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和陶瑟症阳性。
  

诊断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症状仅供参考和提供诊断方向的线索和提示。主要诊断指标为血清25-(OH)D3、血生化指标、X线骨骼干骺端变化。
   (1)病史:营养史/喂养史,生活方式中存在有维生素D摄人不足、吸收障碍等原因。
   (2)临床症状:1岁内典型或不典型的症状。
   (3)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早期:血清25-(OH)D3明显降低(<10μg/L)、血磷降低,血钙可正常。长骨骨骺端X线可正常,可见钙化线不整齐或出现小沟。
   活动期:血清25-(OH)D3明显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长骨X线见骨干干骺端呈毛刷状和口杯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
   恢复期:血生化仍不正常。长骨X线骨骺端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为恢复的特征性标志。
   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骨骼X线正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
   (1)存在活动性佝偻病。6个月以下的婴儿、早产儿、人工喂养儿多见,春季发病多。
   (2)抽搐:6个月以上婴儿多见,常为突发性,多数为全身抽搐,亦可局限于某一肢体或面部肌肉。抽搐数较为频繁,神志清楚,不发热。
   (3)手足搐搦6个月以上婴儿常见。上肢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屈曲;下肢伸直内收,足趾下弯呈弓状。意识清楚。
   (4)喉痉挛:见于婴儿。声门及喉肌痉挛吸气时发出喉鸣音,严重时可因窒息死亡。
   (5)Chvostek征,腓反射、Trousseau征仅在检查时出现。
   (6)血检查:血清总钙浓度<1.75~1.88μmol/L(7~7.5mg/dl),或钙离子<1.0μmol/L(4mg/dl)。

治疗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维生素D制剂治疗:注意“生理剂量、生理途径“的原则。以口服为主,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才考虑肌注,但一定要谨慎,不得超量,严防中毒。
   早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125~250μg(5000~10000IU)
   活动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250~500μg(10000~20000IU),连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10μg(400IU)。
   重症有并发症或口服有困难者,经多方研究后慎重肌注。
   早期:肌注维生素D一次7500μg(300000IU),3个月后改口服预防量。
   活动期:肌注维生素D一次7500μg(300000IU),可根据情况隔1个月重复一次,计1~2次,然后改口服预防量。
   恢复期:遇恢复期在冬春季者,按初期处理。
   已用足量1~2个月仍不见效者,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加以鉴别。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宜选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
   (2)钙剂:在维生素D治疗时每日服元素钙400~600mg。
   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补充钙剂: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等量10%(或20%)葡萄糖液静脉缓缓推人,速度不可过快。全量推入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必要时一日可重复2~3次;已有输液者,可将葡萄糖酸钙加入静点。病情稳定后改口服10%氯化钙5~10ml,每日3次,与等量开水稀释后口服,一周后改口服其他钙剂(元素钙400~600mg)。伴有低镁血症时应补充镁,25%硫酸镁每次0.25ml/kg,肌注,每6小时一次,直至症状控制。
   (2)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者,于抽搐控制后用维生素D治疗。

预防

1.母乳喂养,加强三浴锻炼(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加强户外活动(包括小1 母乳喂养,加强三浴锻炼(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加强户外活动(包括小婴儿,冬季户外晒太阳等措施);养成“均衡膳食、自然食物、终生服奶”的良好营养行为。
   2.有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的婴儿可口服维生素D,于生后1~2个月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10μg(400IU);早产儿自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每日口服20μg(800IU),自第4个月开始每日口服10μg(400IU)。
   3.钙剂补充:自饮食补充钙仍不能满足需求的、有佝偻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在医师指导下“按需添加”钙剂。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