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

  别名:压迫性脊髓病

概述

脊髓压迫症又称压迫性脊髓病(compressive myelopathy)是一组椎骨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脊髓受压综合征。病变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和椎管阻塞。
  

病因

1.肿瘤常见:约占1/3以上,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及邻近结构,神经鞘膜瘤约占47%,其次为脊髓肿瘤,髓内恶性胶质瘤不足11%;转移癌多见于硬膜外,脊柱恶性肿瘤可沿椎管周围静脉丛侵犯脊髓。
   2.炎症:蛛网膜粘连或囊肿压迫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引起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结核和寄生虫等可引起慢性肉芽肿。化脓性炎症血行播散可引起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脓肿。
   3.脊柱病变:脊柱骨折、结核、脱位、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骨化和黄韧带肥厚均可导致椎管狭窄,脊柱裂、脊膜膨出等,也能损伤脊髓。
   4.先天畸形:颅底凹陷、寰椎枕化、颈椎融合畸形等。

症状

1.急性脊髓压迫症:多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弛缓性瘫、各种感觉消失、反射消失、尿潴留等。
   2.慢性脊髓压迫症:进展缓慢,通常可分为三期:
   (1)早期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
   (3)脊髓完全受压期 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互相重叠。
   3.主要症状和体征
   (1)神经根症状:病变刺激后根引起自发性疼痛,如电击、烧灼、刀割或撕裂样。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都可使疼痛加剧,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有时出现相应节段束带感。检查时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为节段性感觉缺失。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判断脊髓病变位置很有价值。
   (2)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产生对侧躯体较病变部位低2~3个节段水平以下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痛温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压产生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觉减退或缺失,一侧脊髓损害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3)运动障碍:一侧锥体束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双侧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痪,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痪,脊髓前角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
   (4)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腱反射亢进,腹壁和提睾反射消失及病理反射阳性。
   (5)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多较早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留和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及脱屑。圆锥病变出现尿便潴留。
   (6)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诊断

1.定位诊断
   (1)纵向定位:确定病变位于脊髓的节段。
   早期节段性症状如根痛、感觉减退区、腱反射改变和肌萎缩,棘突压痛及叩击痛,均有助于定位诊断,尤以感觉平面最具有定位意义。
   (2)横向定位:确定病变部位处于髓内或髓外。
   2.定性诊断
   (1)髓内、外肿瘤最常见,髓内肿瘤多为胶质瘤;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髓外硬膜外多为转移癌。
   (2)脊髓蛛网膜炎导致病损不对称,时轻时重,感觉障碍多呈根性、节段性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压颈试验可有梗阻,蛋白含量增高,椎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呈点滴状或串珠状分布。
   (3)硬膜外病变多为转移瘤或椎间盘脱出,转移瘤进展较快,根痛及骨质破坏明显。急性压迫多为外伤性硬膜外血肿,进展迅速;硬膜外脓肿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常有感染特征。

治疗

1.硬脊膜外脓肿应紧急手术并给予足量抗生素。
   2.脊柱结核在根治术时,同时给予抗结核治疗。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