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良性黏膜类天疱疮

  别名:瘢痕性类天疱疮

概述

良性黏膜性类天疱疮(benign mucosa-vpemphigoid)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发生于黏膜的大疱性疾病。口腔与眼结膜损害多见,口腔可先于其他部位发生,牙龈为好发部位。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现认为本病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基膜可发生抗基膜抗体阳性,也可检测出抗基膜循环抗体。本病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似,有认为是基因变异型。

症状

口腔黏膜常首先受累,并可长期局限于口腔,发病缓慢,病情迁延。2/3患者有眼损害,受侵严重者,可导致瘢痕粘连,甚至致盲。皮肤损害较少见。
   口腔黏膜主要表现为类似剥脱性龈炎样损害,牙龈为好发部位。局部充血发红水肿,形成2~6mm的大疱或小疱,与寻常天疱疮不同,疱壁较厚,灰白色透明清亮,触之有韧性感,故不易破裂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剥脱。其次是疱破溃后无周缘扩展现象,疱壁不易揭起,尼氏征阴性。疱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基底有黄色假膜的化脓性炎症,疼痛较轻,多不影响进食。疱破溃后糜烂面约两周左右愈合,愈合后常发生瘢痕粘连,故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牙龈糜烂面愈合后,常留下软腭、扁桃体、腭垂、舌腭弓、咽腭弓等处的病损,可导致组织粘连瘢痕畸形。
   眼部病变可和口腔黏膜损害一起出现。眼发病开始可为一只眼受损,1~2年后对侧眼也可波及。结膜于角膜出现水疱,可无破溃,也可破溃并糜烂成假膜性溃疡,愈合后可遗留瘢痕,导致结膜萎缩。睑球结膜之间出现纤维粘连,也可在眼睑边缘相互粘连,形成睑裂狭窄或睑裂消失,甚至睑内翻、倒睫以至角膜受损,角膜不透明斑影响视力。可伴有干涩灼痛。随着病情发展角膜血管受阻,并被肉芽组织和增生结缔组织遮盖而使视力丧失。泪管阻塞泪腺分泌减少。
   其他腔孔如鼻、咽喉、外阴、肛门、尿道等处黏膜均可发生糜烂炎症,发生在食道病损可引起食道狭窄。皮肤病损较少见,少数患者在四肢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疱壁厚而不易破裂。破后呈溃疡面,以后结痂愈合,但愈合时间较长。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长,可持续多年,对全身影响不大,预后较好。

诊断

诊断可依据口腔黏膜反复发生充血、水疱及上皮剥脱糜烂,牙龈为好发部位。破壁较厚而不易揭去,损害愈合后,常发生瘢痕粘连,尼氏征阴性。眼可发生睑球粘连,皮肤病损较少见。组织病理检查无基层细胞松解,有上皮下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基膜处可见免疫球蛋白抗体。

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收到效果。但病损只限于口腔黏膜,且病损较轻时,则应避免全身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因长期大量应用会对全身造成不良影响,并且效果也常不理想。因此,可考虑以局部应用为主,如波尼龙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局部注射或外用。也可应用0.12%氯己定溶液、0.1%依沙丫啶溶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卫生和减少炎症。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