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别名:变应性湿疹性皮炎

概述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多属Ⅳ型变态反应。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在接触该物质致敏后,再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及附近发生皮炎。

病因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有致敏性,在高浓度时有刺激性和毒性。
   按其性质可分为3类:
   1.动物性:动物毒素,昆虫分泌物、毒毛等。
   2.植物性:花粉、植物叶、茎、花及果实等。
   3.化学性: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香料等。

症状

1.皮炎发生的部位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清楚。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等,则皮炎范围较广,以露出部位明显。
   2.轻症时局部呈红斑、丘疹、丘疱疹;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如为烈性刺激,可使表皮坏死,甚至深及真皮发生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皮炎蔓延且范围广泛。
   3.大多有瘙痒、烧灼感或胀痛感。一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4.去除病因后,一般1~2周痊愈,但再接触过敏原时可复发。反复接触,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并发症

处理不当可发展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局部呈苔癣样病变。也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诊断

1.发病前有明确接触史。
   2.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急性或慢性皮炎改变,除去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退。
   3.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为简单而可靠的方法。将最常接触或最易引起过敏的化学物制成系列试剂并标准化,称为标准筛查系列变应原,可供临床寻找可疑致敏原时参考。

治疗

1.外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急性皮炎时可振荡剂外擦或溶液冷湿敷,渗液少时可外用氧化锌油。亚急性皮炎时可用糠馏油、焦油类等乳剂或糊剂,还可用各种皮质类固醇霜剂。慢性皮炎时可选用各种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有感染时配合外用抗生素治疗。
   2.内用药治疗:以止痒和脱敏为主。内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病情急重时可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或静脉滴注。有严重感染时可内用抗生素。
   3.可酌情口服开瑞坦、西替利嗪、苯海拉明、赛庚啶等抗组胺药物。
  
  

预防

1.去除病因远离过敏原。
   2.饮食疗法,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3.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4.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一些活动,如爬山、散步,跳舞等。
   5.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服用,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不生病或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4-05-28 本信息由百科名医网科普专家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