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疾病 > 蕈样肉芽肿

蕈样肉芽肿

  别名:蕈样霉菌病

概述

蕈样肉芽肿系一种亲表皮性皮肤恶性淋巴瘤。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研究提示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等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症状

1.皮肤损害:一般可分三期:
   (1)蕈样前期(红斑期):多形性皮损,开始时隐时现,瘙痒,皮损呈渐进性,皮肤干燥,浸润,色素加深,成为红棕色斑块,边缘成弧形、环形或地图形,一侧清楚,另一侧模糊,伴萎缩或色素异常。
   (2)浸润期:由蕈样前期发展而来,或开始即是浸润性斑块。损害呈半环形、弧形或匍形性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呈疣状、角质增生,间或有溃疡,愈合留萎缩性瘢痕或色素沉着。
   (3)肿瘤期:在浸润斑块基础上出现肿瘤,呈半球形、马蹄形或多环形,表面分叶或蕈样,如豆大至橘子或更大,常破溃形成溃疡,伴疼痛,好发于面、背及四肢近端等部位。
   (4)10%表现为红皮病,全身皮肤干燥、红、脱屑、毛发稀少、瘙痒剧烈,可在各期出现。
   2.粘膜损害:咽喉淋巴组织受累,表现为咽喉部红肿、糜烂、溃疡,疼痛明显。
   3.毛囊黏蛋白沉积:多见于头皮、面、颈部,为皮肤色或暗红色斑块,毛孔明显,患处可有毛发脱落。
   4.内脏损害:晚期肿瘤细胞侵犯淋巴结、内脏器官,以肺、脾、肝、肾等受累为主。最终以恶病质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诊断

根据疾病症状及检查结果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治疗

瘤前期治疗主要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以中药及对症治疗为主,皮损较广泛或明显浸润时,采用电子束治疗,再以氮介外用,每日一次,皮损减轻,可渐减至每周2次,并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外用。肿瘤期特别是淋巴结已受累时,以联合化疗为主。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



分享到:
(更新时间: 2016-01-08 本信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审核)